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影片的上集公映以来,备受圈内外和广大观众的瞩目和喜爱,上集打响了,下集的毛片和需拍的镜头,理应快马加鞭地赶制完成。此时,北京方面却是一个电报接着一个电报,向当年皇帝下诏书一样的催促着蔡楚生赶紧回去,因为当时全国文化艺术界的“文艺整风”运动正在全面开展。1962年5月以后,摄制组的人员整整等待了蔡楚生大半年时间,望眼欲穿,始终未能看到蔡楚生重返广州。

    转眼间,1963年的新春又来临了,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活动开始张罗开来,广大观众和热心影迷群情激奋的踊跃参加这一声势浩大的、全国唯一的一次全部由观众和读者评选、在民间最有权威的电影盛事。《南海潮》上集生正逢时,一举夺得了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以及最佳女主角的第二名,此外,还获得了最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美工等主要大奖。在这里值得注明的是,此届评奖与前两次一样,所有奖项的设定,均由广大观众以选票多少,按票数最多的进行综合评定,直到《大众电影》“百花奖”因受当时文艺界再次“整风”中的重点批判“名利思想”和“功利主义”的严重干扰,在中断了长达17年之后的1980年又恢复评奖,其排列是按照前两届已经公开的顺序,却人为地有意抹杀真正第三届的评奖结果,这完全不符合历史真实情况,也是极不负责的。其恢复的评奖依然是延续了前三届奖项的步骤和方法,1981年和1982年的再次评奖,则是只在民间中评出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女演员奖三项大奖,后来又在原前三届已设立的最佳配角的基础上,分别分解增加了最佳男、女配角奖两项奖,而其他奖项如最佳编剧、导演、摄影、美工等专业性奖项,则在1981年后改为和扩大由电影专家分类评选的“金鸡奖”。

    当年,《南海潮》一片,在15项45个大奖中获奖最多,很受好评。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粤语再翻译成国语,在国内外公开放映,成为新中国17年最有成就的喜剧片之一,从而也更加牢固的奠定了王为一“南国片”导演的突出地位。

    当时,“百花奖”评选结果在内部统计完成后,并没有及时对外公布。其首要原因是由于受到国内国际出现的一种严峻的政治形势的影响,中共中央为此提出了“反修、防修”、贯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在当年年底,毛泽东主席对文艺界进行了公开的、严厉的批评:“各种艺术形式——戏剧、曲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等,问题不少,人数很多,社会主义改造在许多部门中,至今收效甚微……”同时,在全国的广大农村和城市,开始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四清”、“五反”运动。文化艺术界的领域,也同时开展了“文艺整风”运动,对文艺思想和文艺作品进行逐一的检查、批判。尽管毛主席所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十分有利于新中国文艺的健康发展,但是,文艺界的形势仍是被政治因素所严格桎梏着,所以,一直而且是越来越充满着非常紧张的空气。第一、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被视为“突出名利思想”,而遭到极左路线思潮的严重干扰。所以,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在1961年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的“新侨会议”的影响下,虽然是在继续进行着,但也不得不在当时政治空气日益紧张的时候,改变“作战策略”,改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中央文化部、解放军总政电影处、全国总工会宣传部、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和《光明日报》社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参评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大众电影》的读者,新设奖项目仍是按片种、各职能共有15个奖,但增加了各项获奖的名额,从过去的一个奖项增设至三个并列,从而更加完善了奖项类别,可以说是前两届评选的一种总结、提高、继续、深化和完善,同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