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这样的:张差是蓟州人,小名叫张五儿。他之来到北京,是由他们乡里的马三舅和李外父,叫他跟着一个不知道姓名的老公(民间习称内监为老公)来的。他们叫他一切都听那老公的吩咐,并说事成之后还可以给他几亩地,他到京后,进了一条不知是什么街名的大宅子,有个老公拿出饭来给他吃,并且对他说,“你去闯一下,遇着人就打死他。打死了人,我们会救你。”说着,给了他一根枣木棍,并把他带进了后宰门,一直带到那个宫门口。在那里,他打翻了一个看门的,但随后又来了很多的老公,他被捉住了。

    王之寀知道张差的供词还有很多不实不尽处,但却已打开了缺口,由此再加审讯,一切便会更加清楚。于是,他把张差的供词写成了揭帖,送交署印刑部侍郎张问达代为入奏。王之寀在揭帖之末还说,依他看来,张差这人不疯也不傻,并且很有胆量。他希望能把他绑到文华殿前,举行朝审。或者交由九卿科道和三法司共同会审也行,那样必会审出很多的详情,使幕后的指使人无法遁逃。

    张问达把王之寀的揭帖代为入奏以后,万历感到不知如何是好,只好不加批复,留中了事。但那揭帖的内容早已传开,留中不批,并不济事,追问此事的奏疏接着便又纷纷而来,其中促请最力的,计有大理寺丞王士昌、行人司正陆大受、户部主事张庭、给事中姚永济等人。在陆大受的疏文里,竟书有“奸戚”二字多处,矛头更直接指向郑承宪等。万历对于这些很觉讨厌,但又无可奈何,只有一概留中不问。郑贵妃和她那一家更是感到极为惶恐,他们不断派人四出活动,但也无法缓和那汹汹的来势。这时又来了个名叫过庭训的御史,他也上疏亟论此事,并说“祸生肘腋,不容不闻”。万历把他的奏疏也留中后,这过庭训更移文到蓟州去,要那里的地方官侦报张差在家时的一切。蓟州知州戚延龄很快就给过御史来了回文,这个回文写得很于郑贵妃一方有利。那回文说,张差确实是个疯子,他之所以成疯,是由于郑贵妃要在蓟州修庙,派来内侍在那里设窑烧砖,居民把柴薪卖到窑上很能获利。张差把家里的田都卖了,也抢着去做柴薪生意。砖窑附近的居民恨他抢夺生意,暗中把他的柴薪都给烧了。张差把柴薪被烧之事向主管内侍控诉,不料反被斥责,因此疯了,手执木梃,说是要入京去告御状云云。这个回文与刘廷元的初审供词很是相合,而且比那供词更为详尽。因此有人怀疑,郑家不断派人四出活动,蓟州知州戚延龄也许便是受了他们的贿赂,才这样写的。事实上也很显然,蓟州的回文一到,不但郑承宪等活跃了很多,就是初审此案的刘廷元等,便也觉得有了口实,重又多方活动起来了。

    五月二十一日,刑部会集了十三司的司官和胡士相、陆梦龙、赵会桢、劳永嘉、王之寀等人,再行会审张差。这一次,张差的供词造成了更大的震动。他供出了以前从没说出的人名和地名:马三舅名叫马三道,李外父名叫李守才,不知姓名的老公是去修铁瓦厂的内侍庞保,他去过的那所大宅子,是在朝阳门外有所大宅子的内侍刘成的住宅。他还明白地供出,就是庞保和刘成叫他去打上宫门的。他说,他们告诉他,“你打了小爷,就吃穿不愁了!”所谓小爷,指的当然就是皇太子,内侍一向便这么叫他。张差还供出了他的同伙,他们一共五个人,他的姐夫孔道也是其中的一个。

    这一审,真可谓“水落石出”,什么都对得上号了。刑部于是即刻行文到蓟州,要地方官协助捕拿马三道、李守才、孔道等人,并解来候讯。另一面又行疏请,要求让法司去到大内,把庞保和刘成都提来对质。这一次,连首辅方从哲也沉不住气了,他竟也和给事中何士晋等人一样,上疏请求,务要严究主使,不可轻易放过。万历也感到举朝内外,人言籍籍,再也压不下去了,便也降下谕旨,准许严究。

    情势如此紧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