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起来反对。而一向在意识形态上属于右派的地方主义者,或那些规模较小的国家主义运动,对德国也心存好感,甚至一心希望从中得利,借着与德国合作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如弗兰德斯人、斯洛伐克,以及克罗地亚等国家。此外,我们也不可忽略另外一个事实,那就是罗马天主教会坚决反共的立场,天生便与共产主义誓不两立。各地虔诚的天主教徒,对教会又一向言听计从。不过,教会中的政治相当复杂,若随便将之划归为“通敌派”也不甚妥。但是就基本立场而言,右派中的人起来反抗法西斯,往往不是其所属政治路线里的常态。比方丘吉尔和戴高乐,就是其意识阵营里的特殊情况。然而话说回来,再死硬的右派传统分子,一旦家国有难,直觉反应自然也是起来武力卫国。若说他们缺乏这种爱国心,当然令人难以置信。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难怪共产党人士在地下抵抗运动中的表现如此引人注目了。大战期间,欧洲的共产主义运动也因而在政治上有极大收获,其影响力于1945-1947年间达到高峰。只有德国一地,大批共产党人在1933年惨遭逮捕杀害,接下来三年里又不断从事自杀式的英勇对抗,始终不曾恢复元气。除此之外,甚至在那些离社会主义很远的国家,如比利时、丹麦、荷兰等,共产党的得票也比以往倍增,囊括了10%~12%的选票,成为国会第四甚而第三大的势力。法国共产党更在1945年的选举中一跃而成该国的最大党,并首度领先它多年的竞争对手——社会党势力。共产党在意大利的收获更为惊人,战前它们原本只有一小部分核心干部,人数既少,又遭层层围剿,地位非法——1938年,连共产国际也口口声声威胁要将其解散——可是两年之间,在抵抗运动的声势之下,水涨船高,竟然一变而为拥有80万人的大党;到1946年,更几达200万名党员之众。至于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希腊等国,主要是以内部的地下武装力量对抗轴心势力;这类国家的政治党派,便更多以共产党为主要力量。共产党势力之强,连丘吉尔这个对共产党最不感兴趣的人,一旦大局明朗化,也不得不见风转舵,放弃了南斯拉夫的保皇派米哈伊洛维奇(Mihailovic),将英国政府的各项援助转到由铁托领导的部队身上;因为后者对德国人造成的威胁显然比前者大得多。
共产党人之所以以地下抗敌为己任,其中有两重原因。一是列宁一手策划的先锋党(vanguardparty)结构,正是用来提供一批纪律精良又大公无私的革命中坚。他们的唯一任务,就是在行动上发挥最大效率。二是当时极端险恶的形势,如共产党在政治上的非法地位,所遭受的迫害,以及战争本身带来的患难,种种恶劣的环境状况,完全符合当初设计出这一批“职业革命者”的目的,正好让他们大显身手。事实上也正是这一群共产党斗士,“认清了地下抵抗战争一事的可能性”(M.R.D.Foot,1976,p.84)。就这一点而言,共产党人与其余社会主义党派有极大的不同。后者认为,在缺乏合法地位的前提之下——即未经选举,公共议事等合法程序——根本不可能进行任何抗敌活动。而对法西斯的当权,或德国的占领,社会民主党派在大战期间往往销声匿迹,近乎于冬眠。等到战争过去,黑暗已尽,运气好的还可以再度出洞——如德奥两国的社会主义者——挟带着往日旧众的支持重新崛起,准备在政坛上再显身手。这些人士在战时虽然也与抵抗运动有分,但由于基本架构不同的缘由,参与人数比例甚低。更极端的例子则有丹麦,该国的社会民主党派政府甚至在德国占领期间也始终当政,一直到战争结束才下台。虽然在基本上我们假定它们与纳粹并非同一声气,但是这段历史对该党损害甚重,费好多年工夫才重建声誉。
共产党之所以在抗敌活动中声名大振,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