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东警作命第二号,下令出动兵力,并进行相关准备,于上午七点四十分将近步四众演习地召回。
近步四连队当时正在千叶县的习志野演习。
接着,上午八点左右,桥本命近步一队长将麾下一大队、守卫中的近步三之一大队,及驻守竹桥、皇居东北角和图书馆附近的近步二之三中队[这可谓紧急情况下的部署——作者注]合并指挥,并负责保护皇宫。上午九点半,又命令近步一之一大队和近步三之大队换班,在下午一点左右完成交接。
八点,他命令近步第一连队长担任该连队第一大队、近步第三连队的守卫队(包括中桥中尉率领的第七中队)、近步第二连队之三中队的皇宫警备混合部队总指挥。因此,守卫队司令官门间少校八点后就也必须听从近步一连队长的指挥。这是第一阶段的安排。
第二阶段,他于下午一点命令近步一的大队接替出问题的近步三执掌的守卫队。虽然原本两个队就该在这时交班,但这项安排里“排除问题部队”的意味似于更浓。
就这样,近卫师团总算做好了保护皇官的准备。这段期间,师团内部想必一片混乱。
摘自第十部《各方的行动》
事件爆发的二月二十六日晚间,行动部队在据点上通宵戒备。战时警备令使他们被纳入步三连队长涩谷上校麾下,并编为警备队,受“官军”意识浸淫,稍显安定。那时发布戒严令的手续虽然迟了一步,却至少在逐步推行。
问题出在之后的内阁。尽管越早决定越好,但既然目前的形势对行动部队有利,当然得针对主导权进行商议。
其中的一次商议就是“帝国饭店会议”。这次会晤虽然没有达成任何成果,但就当时的状况而言,确实是一段不能忽略的花絮。因此略述如下。
打电话将此事告知三岛野战重炮第二连队长桥本欣五郎上校的,是东京每日新闻报社的林广一,具体时间是二十六日早晨七点半左右。
林广一与建川美次中将关系亲密,负责为任大阪师团长的建川提供东京方面的情报。建川和小矶国昭同属宇垣派,和皇道派敌对。建川自昭和八年(一九三三)被派驻外省(任第十团师长)以来,就没再调回过中央。而小肌昭和七年从陆军次官升任为关东军参谋长,而后又任第五师团长和朝鲜军司令官,也一直无法回中央。这都是因为遭到掌控军方中枢的皇道派(尤指真崎)的排挤。
桥本欣五郎和长勇等人是发起三月事件[指昭和六年三月,陆军军官密谋叛变,企图拥护宇垣一成陆相成立军事政权,但因计划不周而宣告流产]和十月事件[指昭和六年十月,为呼应满洲事变,激进派组建“樱会”,以桥本欣五郎和民间右派人士大川周明等人为主,企图叛变,但最终未果]的“樱会”的中心人物。虽是小肌、建川派,但在追究十月事件的责任时,相关人士已分散到满洲及其他地方。而这自然不是弘扬大义的公正处分,因此遭到处分的村中和矶部事后一直对此耿耿于怀(请参考第四部《“樱会”的野心》和第六部《士官学校事件》等内容)。
被调至外地的“樱会”成员纷纷于昭和十年年底回到中央,但中央的形势已天翻地覆,变为所谓的统制派与皇道派之争。皇道派中的真崎和荒木相继失势,统制派的中心则转移到随队青年军官的身上。桥本趁机集结旧时同好,组成了所谓的清军派(取“期待肃清军部”之意),可惜并未发展成第三势力。仍有部分“樱会”成员滞居外省,后来又出现了倒戈者自然也是一大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因为革新运动的重心已转至尉官级,这股年轻势力压倒了校官级,使他们失去活力。再加上带头的桥本欣五郎又被绑死在三岛野战重炮连队,无法在东京展开行动,加重了不利条件。至于长勇,虽已调至参谋总部对华课,但他属于“英雄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