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吕太后索性把幼帝杀掉。视自己为杀母仇人的小鬼得趁早除掉,以免引起后患。她不愁没有补缺用的傀儡皇帝。

    五名候补皇帝中,常山王刘不疑已死,于是将襄城侯刘山改名为刘义,立为常山王。现在,再将常山王义改名为弘,奉为皇帝。实际上这样的皇帝根本是个傀儡,这一点毋庸赘述。

    被封为吕王的吕台死后,继位的吕嘉由于行为骄横,因而被废,改以吕台之弟吕产为吕王。纵然是吕氏族人,凡是不合吕太后之意者照样被剥夺王位,由此可见吕太后君临天下的野心。

    与刘邦共同纵横战场、经营天下的功臣中,大半已于刘邦在世期间被灭,剩余的人不是病故就是年迈,根本无力牵制吕太后,这也是她如此跋扈的一个原因吧。

    相国萧何于惠帝二年死,其继任者曹参于在职三年后去世。这同样是惠帝在位期间的事。这两个人都是沛县出身,刘邦起义时,萧何是衙门书记,曹参则为监狱看守。当时为亭长的刘邦,算来和他们是同僚。实际上,萧何曾经帮过不十分善尽职守的刘邦不少忙。

    另一名大功臣张良则以修行仙道为由,过着遁世一般的生活,因而不需顾虑他的存在。樊哙之妻乃吕太后之妹,因此,算来是姻亲。

    虽然吕太后有将娘家族人尽可能置于显职的专横行径,但这毕竟只是宫廷内的事,一般庶民并未受到多大影响。

    司马迁在《史记》中详述吕太后的专横事迹,在文末却做如下批评:

    惠帝与吕太后时代,天下万民得以脱离战国时代的苦难,君民莫不希冀过着无为(太平无事)的生活。因此,惠帝以垂拱(袖手不做事)为宗旨,吕太后虽以女流执政,却未踏出宫殿一步,天下尚称太平无事。当时绝少有用刑之事,罪犯不多,人们得以专心务农,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这样的评价不可谓不高。由于长久战乱,人民由衷渴望太平是事实。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身为国君的惠帝沉溺于酒色之中,而且毫无作为,这不能不谓上天绝妙的配合。虽然吕太后搅乱宫廷到相当严重的地步,但这终究只能算是茶杯内的风波而已。

    这样的吕太后却也有过一次因震怒而意图挥动干戈。那是匈奴冒顿单于于惠帝三年送来无礼的书信时。

    据闻汉帝已逝,钧座已成新寡文君。本人与钧座同样刚行丧偶,空闺难耐。本人因此建议吾等燕好,互慰寂寞,未知意下如何?

    “野蛮匈奴胆敢如此无礼!”

    吕太后立即召集群臣,商讨如何对付如此无礼的匈奴。

    这时候,吕太后的妹夫樊哙说:“请授臣十万大军。由臣率领这批军队深入匈奴国内,一定会把他们打得抱头鼠窜的!”

    而中郎将季布却表示反对:“依臣之见,樊哙罪应处斩。先帝昔日于白登山为匈奴所围时,樊哙身为三十二万汉兵之上将军,尚且未能解敌人之包围。民间迄今尚传当时苦战之歌,当时受伤之兵至今方告痊愈。而今樊哙犹自狂言能以十万军队横扫匈奴大军,莫非樊哙企图陷天下于大乱?秦所以亡国,最大的原因在于于北地兴动大军应付匈奴。有意循此仿效者,理应处予斩罪!”

    “那应该如何是好呢?”吕太后问道。

    “夷狄无异禽兽。为其所称赞不足为喜,为其所咒骂不足为怒。如此无礼来函,随意回话就是了。”

    “说得也是。”

    吕太后遂依季布的话行事。

    据传,汉此时回给匈奴的函件,内容大约如下:

    妾为汉帝糟糠之妻,已年老珠黄,不敢承蒙贵大王钟意。

    匈奴似乎也对前函中文词的鲁莽有所反省,再度遣使者送来函件:

    因未知中原礼节,前函文词欠妥之处,尚祈见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