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汉帝国不是要因此而灭亡吗?”
审食其听后,觉得郦商所言甚是,于是立即入宫向吕后进言此项方针必须作废。
无赖出身的刘邦之所以能成功地纠合众人,最后取得天下,完全是因为吕氏一族在背后支援的结果——吕后坚信如此。然而,刘邦取得天下依靠吕氏是事实,不过,也不能说是完全仰赖吕氏一族的力量。最大的原因应该在于群臣的功劳,尤其是刘邦的领导有方。而吕后却认为自己一族的贡献最大。
吕氏一族应该受到优遇!这是她的想法。她认为诛杀功臣有所贡献的自己,应该算是功不可没。因此,她以内举不避亲的态度,逐一起用自己娘家的人。
她生有一男一女。女儿鲁元公主下嫁一名叫做张敖的人,险遭废立的独子盈,由于张良奇计而得以保住皇位。
皇位险些被戚夫人的儿子如意夺去——想到这一点,吕后就由衷痛恨戚夫人母子。丈夫刘邦晚年只宠爱戚夫人而根本不在意糟糠之妻——这也使得她痛恨有加。
“我绝不饶恕那对母子!”
吕后已是大权在握,成为皇帝的独子盈(即惠帝)又优柔寡断,所以,她一切都可为所欲为,于是先把戚夫人抓起来关进永巷。
永巷是幽禁犯罪宫女的场所。戚夫人头发被剃光,脖子上枷,穿着囚犯所穿的赭衣(红衣),被迫整日捣米。
有一首题为《永巷歌》的歌曲留存迄今。据说,这是戚夫人当时边捣米边唱的歌。
这首歌词未见记载于《史记》,只见于《汉书》中,因此,它很有可能是同情戚夫人的后人所作。
总而言之,吕后的复仇手段可谓残忍至极。然而以上所述,只是复仇的初步而已。
如歌词中“相离三千里”之语所指,戚夫人的儿子如意正以赵王身份,身处赵地,有意杀害这对母子的吕后,遂命令赵王如意上京。赵国宰相是建平侯周昌,他早看出吕后意图,因而对使者说:“先帝曾托微臣妥善保护赵王。如今赵王年幼,此刻实是有病在身,未克亲赴长安。”
使者前后往返三趟,周昌始终以先帝有守护如意的遗诏为托词,执意不从吕后命令。
怒不可遏的吕后遂改召周昌上京。对召见赵王如意的命令,周昌还可以抬出先帝遗诏,但对召见本人的命令则无法不服从。等到周昌离开赵国后,吕后再度派使者命令赵王上京。此时赵国已无胆敢拒绝此项命令的家臣。
诚如那四位贤人以“仁慈”称赞惠帝,惠帝确实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知道年幼的弟弟如意一旦进宫,一定会为母后所杀。因此,他亲自到霸上迎接这位弟弟——赵王如意,然后陪他一起入宫,与之共同起居。惠帝这样做,为的是不使母后有机会对自己的异母兄弟下手。
惠帝如此以身庇护,而吕后则虎视眈眈地等待机会。
十二月的某一天,惠帝一早就准备出去打猎。年幼的如意还不会打猎,而且根本没有早起的习惯。惠帝一边换装,一边望着还在酣睡的弟弟的脸,心想:“天还没有亮,母后应该还在安寝,所以,如意应该不会有事才对。”
事实上,这是惠帝的误算。他的身边随时都有吕后部署的奸细。奸细得到的指令是:无论深夜或凌晨,只要发现如意单独一人,就立刻报告。
吕后当然很快接获这项报告。于是她让女官带着早就准备好的鸩毒,让如意喝下。
鸩毒是用一种叫做“鸩”的毒鸟羽毛浸泡制成的毒液。这种鸟以毒蛇为食,据说,被鸩的尿液撒到的石头会立即腐烂,其毒性之强烈由此可见。这是一种状类似雁、羽毛黑紫而喙颇长的鸟,应该归类于现在的何种鸟则不甚明了。这类具有剧毒的鸟,或许早已灭种也说不定。总之,饮下鸩毒的人是绝对无法救活的。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