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件事情给了韩王信极大震撼。和他同姓同名的韩信去年才遭遇变故。被封为楚王的韩信,只因造反嫌疑就被加镣绳缚,百般受辱,虽然没有造反证据,却被降格为侯。说起来,韩信还是曾救过刘邦的人。在那争夺天下的最后阶段,倘若不是韩信加盟刘邦阵营,说不定根本不会出现汉帝国。

    ——连建立了如此殊勋的韩信都未能免于绳捕之辱,那刘邦对我将如何呢?

    想到这一点,韩王信一点自信都没有。他先前是汉军阵营的人,后来有一段时期归向项羽,最后再回归刘邦麾下,经历可谓相当复杂。

    ——皇帝对我有所怀疑。如此下去,皇帝一旦有所不悦,自己脑袋随时有落地的可能。

    与其如此,不如……韩王信在这个想法下,遂叛到匈奴旗下,并与匈奴合力南下,攻打太原。

    刘邦听到韩王信造反消息后,立刻决意亲征。虽然“绝不勉强”是他的宗旨,但这是巩固国内体制上的重大问题,他非亲自率领讨伐军前往扫荡不可。

    在这之前,汉军从未有过和匈奴交锋的经验。因此,不谙他们的作战方式也是当然之事。

    冒顿单于率领的匈奴军,在晋阳城与汉军甫一接触就掉头逃窜。汉军深信他们是不敌而走。正如《史记》中的如下一段记述,汉人对匈奴牢不可破的观念是:

    (匈奴之性格)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

    所以,汉军认为对方是自知无力与汉为敌才急遽逃走的。

    汉军不知这是陷阱,在后面穷追不舍。当时正是严冬酷寒季节。

    卒之堕指者十二三。

    比起匈奴,不习惯寒冷气候且防寒装备不充足的汉兵,莫不因冻伤而大为苦恼。

    收复晋阳后,刘邦派人至代谷侦察驻在该地的冒顿单于军队情形。由于冒顿用巧妙的方法藏匿了精兵和良马,不知情的侦察兵遂回来报告说:“代谷匈奴阵营只有老弱和瘦马,此时发动攻击,必将获胜无疑。”

    作如此报告的不只一两个人。为了获得正确情报而派出了不同情报单位的人员,结果都相同。

    “好,发动攻击吧!”

    刘邦准备率领三十二万大军出击。

    “请等一下!”

    此时,有一个人从群臣中走出,跪伏刘邦面前。

    刘邦看了这个人一眼。这是以使者身份前往匈奴、不久前才回来的一个叫刘敬的部属。他是正式使节不是谍报人员。

    “臣到过匈奴幕舍,同样看到那个地方尽是一些老弱残兵。他们也把臣带到较北之处,而臣在北方各基地都鲜少看到年轻精兵……”

    “这一点不用你报告,朕早已知道。朕就是因此才要发动攻击,你说等一下是什么意思呢?”刘邦颇不高兴地说。

    “可是,臣却觉得其中似有蹊跷。他们为什么要带臣到北方各基地去看,现在回想,这好像是为了误导臣,让臣认为匈奴是不堪一击的。臣认为他们这样做,为的是要臣回来之后建议出击,另一方面,他们则设下伏兵,企图一举歼灭我军。因此,臣斗胆建言,不可于这个时刻出击。”刘敬频频叩头奏道。

    “你倒是满执著于不可出击的论调嘛!”刘邦的声音充满着嘲讽蔑视和震怒意味。

    刘敬只是一名使节。除他以外,还有十多名专职谍报人员奉派到过匈奴营地从事侦察,而他们的报告都是:“匈奴不堪一击,应即刻出兵攻打!”

    匈奴已到不堪一击地步,这是铁的事实。他们为了避免被打,所以收买汉使节,要他回来做不可出击的主张吧?刘邦如此解释。于是回头对禁卫命令道:“把这个口舌之徒捆绑起来押入牢里!”

    “为……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刘敬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