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死后,天下终于平定,再也没有能与刘邦匹敌的巨大势力。陈胜、吴广起兵造反是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的事,项羽自刎于乌江河畔则在汉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前后约七年的动乱,至此终告结束。项羽麾下抵抗到最后的是鲁。鲁在现在山东省泰山之南,是项羽第一次受封的釆邑。刘邦率领大军意图攻打,来到城的附近时,听到了曼妙的乐声和庄严的合唱声从城内流泻而出。这个地方好像正在举行什么仪式。
“据说鲁人极为恪遵古礼,殉节风气颇盛,眼前见到的似乎就是这个仪式。攻灭这样的城池,有些于心不忍。”
有此想法的刘邦,遂派出使者至鲁劝降。鲁人到这时候还不相信项羽已经死了,正在盼望项羽赶来救援。刘邦于是让使者带着项羽的首级,进城说服鲁城长老。
鲁人因而未流血,开城投降。
“首级已经让他们看过了,这充满血腥气的东西非赶快处理不可。”
“怎么处理呢?”
“把它埋葬。葬礼由我来安排吧!”
“好。”
刘邦百分之百信赖张良。过去听从他的计策行事,未尝有过不好的结果。他不知道为项羽举行葬礼会产生什么效果,不过,这件事一定有什么重大的意义才对。
项羽过去被楚怀王封为“鲁公”。因此,张良安排了适合鲁公仪式的盛大葬礼。刘邦依照张良的指示,亲自到墓前放声大哭,表示哀悼之意。
“即使心里没有哀伤之意,也要放声大哭。哭声越大越好。”
张良如此告诉刘邦。起初,刘邦认为自己断不可能为往年夙敌之死感到哀伤,但哭着哭着,竟然真的悲从中来,泪如雨下。
鲁城的楚人目睹了刘邦声泪俱下的模样。极为重视礼节的他们,看到刘邦哀痛的神情大受感动。
——这个人值得心服。
连项羽最初领地的住民都有这种感受——张良期待的正是这种心服感情所引起的连锁反应。
赦免项羽一族,也收到同样的效果。换成项羽,他一定把被自己打败的夙敌族人满门抄斩吧?刘邦更把鸿门宴上庇护自己免受项庄行刺的项伯封为射阳侯。
然后,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言,宣告天下底定。
这个宣告的内容是:
兵不得休八年,万民与苦甚。今天下事毕,其赦天下之殊死以下(必须处斩之罪)。
群臣恭请汉王刘邦即皇帝位。刘邦固辞三次后才决定即位。
这时候的固辞当然只是形式。天子应该是德高望重者受人们推举,在拗不过民意的情形下,不得不即位称帝的——这是当时人们的想法。不太重视形式的刘邦,面对这等重大事宜,只好听从张良的建议,做一次循规蹈矩的人。
刘邦的即位仪式,于二月甲午日在氾水北岸举行。
紧接着发表重要人事命令。
他封齐王韩信为楚王。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楚之义帝没有后嗣。
建成侯彭越则被立为梁王。
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
韩王信(与韩信为不同之人物)为韩王,并且以阳翟为都邑。
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赵王赵敖等人维持原封。
燕王臧荼于这一年年末造反被灭,由卢绾继为燕王。
但这些“王”后来都逐渐被肃清,以后的王,清一色都是刘邦族人或其他皇族,只有长沙王吴芮勉强得以维持四代。马王堆古墓出土了二千余年前的遗体成为一时话题的“轪侯夫人”,其中所指的轪侯一族,就是这位长沙王的家臣之长。
在氾水河畔举行即位大典的刘邦,率领群臣进入西边的洛阳。他选定洛阳为国都。
五月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