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生中常有宿命性的邂逅。

    如果没有遇上某人,自己的人生或许会大大改观——许多人遭遇过这样的事。

    有人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便发现自己生命起了重大变化,有人则到很久以后,才领悟到那是一次宿命性邂逅。

    张良和黄石老人的邂逅,应属于前者。在得到《太公兵书》之前,张良已感受到从黄石老人身上放出的一种力量,即将大大改变自己的命运。

    与此相较,与项伯的邂逅,应属于后者。

    张良听从黄石老人的指点,企图着手撼动天下,并从琅邪方士徐福处得到为数可观的资金。

    张良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纠合同道。目前他只有两名伙伴,一个是投掷铁球名手范发,另一个是勉强凑合——此事较多赌气成分——使之成为共犯的田筒。

    “招募同道是我的专长。”田筒说。

    已经剃掉胡须的这个人,过去担任秘密警察时,曾经有过多次为陷害而诱骗别人的经验。

    他原本企图诱引张良上钩,结果反使自己上当。学乖了的他,变得非常聪明,以免再度失败。

    他们先从包庇通缉要犯着手。

    通缉要犯未必都是犯罪者。法律越来越严格,由于一不小心或疏忽弄错而抵触法网、不得已潜逃的人日益增多。

    秘密警察出身的田筒,在这方面门路甚广。在什么河岸能钓到什么样的鱼,他像一名老练钓者般,摸得相当清楚。

    “我今天钓到一条大鱼了……”一天,田筒回来报告。

    “是犯了什么罪的人?”张良问道。

    为了撼动天下,需要招募各类人才。这时候,在人选上当然无法随心所欲,但张良自然有其个人喜恶,不想拉进品性太差的人。

    “是个杀人犯。”田筒不以为忤地以轻松口气回答。干过秘密警察的人,伦理观念会麻痹一些吧?

    “杀人犯?”

    看到张良状颇不悦的反应时,田筒这才想起对方的气质。长在富裕家庭的张良,在伦理观念上确实较为在意。

    胸怀大志的人,不应过分拘泥小节啊!对此,田筒持的是批判态度。但对方现在是自己的主子,他也不便直说。

    “他是在失手情形下杀人的。”田筒补充说明。

    虽然天下业已统一,但和平时间维持不久,战国时的杀伐气息还很浓厚。人们动辄诉诸武力仍是常见之事。

    始皇帝于攻灭六国后,将天下兵器悉数没收,用以熔铸多座吊钟和铜像。据说,每座都有二三十吨重。

    实际上,“悉数”只是个形容词。当时,尤其在南方,佩剑的人依旧很多。而杀人凶器并不只有剑或枪,斧头或镰刀之类。也随时可能被使用为武器。

    怒火攻心时,信手抓来的这类东西,都可以当做武器使用。而一旦发生口角,绝不会有任何一方示弱,因为这是战国时代的男人气概。

    这杀人犯在被人无理取闹时,信手抓取斧头,把对方的脑袋砍破了。

    “这个人蛮勇敢的嘛!你说是一条大鱼,他的名字叫什么呢?”张良问道。

    “他叫项伯。”

    “什么?是楚国那个项伯?”

    “是啊!”

    “他的确不是泛泛之辈。他为人如何?”

    “我早就听说他是很讲义气的人,见面一谈,果然名不虚传。”田筒回答。

    项伯乃楚国有名的项家之一员。项家世代担任楚国将军,项伯之叔父项燕就是与秦国老将军王翦交手而被杀的。项家由于远祖因武功而受封项之地,因而以项为姓,本籍却是下相。下相是相水下游之地,在现今江苏省宿迁县附近。这个地方与张良作为撼动天下据地的下邳不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