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楚灭亡的翌年,燕和赵也相继被攻灭。亡国的燕赵,只残存着分别逃向辽东和代地的亡命政权。秦国此时已有余裕派兵至塞外之地。燕王喜和赵王嘉皆被俘获。

    未灭者只剩齐一国。

    齐虽然是山东富强之国,但孤立后已经没有太强的力量。

    王翦之子王贲,由燕南下攻打齐而擒获齐王建,使齐灭亡。

    至此,六国已悉数被灭。除了韩由内史腾攻灭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王贲父子所讨灭。秦王政根本用不着亲征。

    这是历史上未曾有过之事。

    春秋战国五百年动乱至此告终。

    若仅就战乱局面观照,则无法真正了解这五百年历史。原本仅限于黄河中游流域的中原文化圈,在这五百年当中,已扩及中国各地。由于政治体制赶不上扩张速度,因而呈现诸侯割据之形态。但,“文明出自同一根源”之意识,已深植人们心中。

    通过战争使中国统一,也是一种方式。只是,着实让人们吃了不少苦。

    ——动乱原因在于有实力者的割据。

    一统天下的秦王有了此一想法。

    ——不能使诸侯存在于各地。

    为了安顿统一后的天下,秦王有此想法是当然之事。

    春秋时代以“公”为名的诸侯,进入战国时代后,公然以“王”自称。

    ——不许有“王”之存在!

    秦王政推演自己的理论,得到了这个结果。

    而这显然矛盾。

    因为政本身就是秦国之“王”!

    “‘王’这个称号有更改的必要,你们好好研究吧!”他对重臣们下了命令。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事实上之副丞相)冯劫、廷尉(兼最高法院院长及检察总长身份)李斯等人经过共同研究后,将所得结论上奏:

    “五帝所支配的土地只有方千里(当时之一里约为四百公尺),而陛下已平定天下,因此,功绩远较五帝为大。据传,往昔有天皇、地皇、泰皇之称谓,其中泰皇尤为尊贵。臣等认为以‘泰皇’之称号代替‘王’,最为适宜。”

    “泰皇……”

    政呢喃着说出这个字眼。这不是新称号,往昔有人使用过。政想要的是从未用过、完全崭新的称号。

    “把泰皇的‘泰’字去掉,留下‘皇’字,同时取五帝的‘帝’字,就定为‘皇帝’吧!”

    皇帝——我们所熟悉的这个名称,原来是此时创造出来的。那是政即位后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之事,他当时三十八岁。

    “据说,太古时代有号却无谥。王者死后,依其生前事迹,定适当谥名追赠,是后来的做法。但这个做法甚为不妥,儿子评断父亲,臣属评定君主,怎么可以有这种事情呢?因此,谥法非废止不可。现在起,以我为始皇帝,后代依序以二世皇帝、三世皇帝称呼,使我朝传到千万世之后吧!”

    政如此宣言。

    本书在以下部分就以“始皇帝”称呼他。

    统一后的天下大得令人难以想象。由于这是公元前两百多年前之事,交通、通讯尚不便,连担任实际行政业务的官僚都不知如何着手作业。

    丞相王绾因而上奏,道:“燕、齐、楚等偏远之地,中央实在无从管理。尚请皇上立诸位皇子为王,以统治各地。”

    关于这一点,《史记》有如下记载: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

    也就是说,始皇帝将丞相“应将亲王册封各地以利统治”之提案,交给群臣研究。

    于更改王号之际,“皇帝”这个称号虽然是他自己创造的,但在这之前,他也垂询过群臣意见。

    被视为极端专制独裁的始皇帝,并非任何事情都由自己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