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东北我军攻克锦州,给长春国民党守军以很大震动。10月17日,长春守敌第一兵团副司令官兼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10月19日,长春守敌新七军军长李鸿率部投降。21日郑洞国率所属部队放下武器。长春遂告和平解放。
长春处于东北腹地,松辽平原东南部,南依石碑岭,东滨伊通河,解放战争时期,市区面积约700平方公里,居民约40万。中长路纵贯市区南北,长图路、长白路横穿市区东西,是东北境内重要的交通枢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北,将长春改称“新京”,作为伪满洲国的“都城”,即成为全东北的政治文化中心。解放战争时期,长春是国共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冲。
我对中长路上敌之死城长春密集布防,实行久困重围,使敌陷入绝境。这是1948年6月,我围困长春的部队渡过辽河,逼近长春
1948年3月,东北野战军冬季攻势结束后,遂决定以十二纵三十四、三十五师,六纵十八师以及独立六师、七、八、九、十师共5个独立师和1个炮团为围城部队,组建了以肖劲光为司令员、肖华为政委的围城指挥所。东北局和东北军区领导即发布命令:“为完成攻击长春的战略任务,决定对长春守敌进行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的围困。总的任务是:断绝敌人粮柴,禁止行人进出,控制机场,不使敌人空运,扰乱敌机空投,并积极歼灭出扰敌人,寻找敌之弱点,逐步压缩敌人,完成攻城战场之各项准备。”(《肖劲光回忆录》,第384页)为指挥及时、方便,以长春东北的伊通河及长春西南的孟家屯火车站为分界线,将围城部队分为东西两个地区队,东地区队受围城指挥所直接指挥,西地区队受十二纵首长直接指挥。6月25日,我围城部队开始了对长春守敌实施“久困长围”的斗争过程。
历史常常有某种巧合,这种巧合更增添了历史的传奇色彩。肖劲光领导的长春围城指挥所于9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这样,肖劲光的职务便是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而肖劲光率领部队所包围的长春守敌统帅郑洞国,则是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这就形成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对峙于长春城下的,分别是国共两党东北战场的副帅;各自所统帅的部队,都称为第一兵团;在兵力上,都号称10万。
解放战争时期的肖劲光
肖劲光(1903-1989),湖南长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冬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师党代表,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再次赴苏,入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后任中央军事学校校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政委。1933年曾被王明为首的“左”倾党中央的排挤打击,受到错误处理,遵义会议后纠正了对他的错误处理。抵达陕北后,任陕甘宁省军事部长兼红二十九军军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留守兵团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去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南满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十二兵团司令员、政委。东北解放后,率部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后南下参加渡江战役。解放武汉、长沙后,兼任湖南省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命组建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关,任海军司令员兼第一海军学校校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87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郑洞国(1903-1991),湖南石门人,国民党陆军中将。1924年入黄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