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块金子一样考察他的教导。为要知道金子是不是纯的,人们将它放在一块平石上摩擦,锤打它,将它在火中熔化。佛陀的教导就像一些道路指南,使人走上到达觉醒、到达对于精神和现象世界本质的最终认识的道路。

    佛陀为什么被尊敬?他不是作为一位上帝,或者作为一位圣徒那样被尊敬,而是作为最终的哲人,作为觉醒的人格化身被尊敬。梵语“佛陀”(bouddha)一词的意思是“已经实现了的人”,即已经掌握了真理的人,它被译为藏语所用的词sanguie,乃由两个音节组合而成:sang表示他已“驱散”了所有的遮蔽认识之物,而且他已从无知的黑夜中“醒来”;guie表示他已“展开”了所有的应当被展开之物,也就是所有精神的和人类的品质。

    让-弗朗索瓦——你谈到佛陀的教导。其实是怎样的教导?并不存留有佛陀的原始文本……

    马蒂厄——其实,在佛教中存留的符合教规的教导比在任何其他传统中都要多。佛陀没有写作,但是他的讲道集,也就是佛陀言论,占据了藏文正典中的三百多卷。

    让-弗朗索瓦——但这确实是他的吗?

    马蒂厄——在他去世后不多时举行的一次评议会上,五百名他的最亲近的门生——尤其是那些曾在他身边度过了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门生——联合起来以汇编佛陀的教导总集。佛陀的讲道或言语——即佛经(Soutra)——就是这样由这些高等门生复述,而那些听的门生则在必要时加以修改。要知道口头传统在东方的知识传递中一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直到我们这个时代,东方人常常天生具有惊人的记忆。这不是一个故事。我自己曾多次听到一些西藏的师傅和学生凭记忆复述数百页的文件,而且还时不时地停下来以解释意思,这一切都具有一种总是令我惊讶的忠实准确,我则是就着书本理解经文!佛经因此以这种形式开头:“在某某地方某某场合,我听到佛陀如此说……”如果我们想到,佛陀从三十岁开始,直到八十一岁去世,一直毫不间断地教导,并且他多次谈论一些同样的话题,就像今天的佛教师傅们所做的那样,那么就有理由认为他的这些在他身边度过了三十到四十年时间的亲近门生,记牢了师傅教导的一部忠实版本,尽管这个版本不是每个字词都完全一致。我们中的那些在西藏师傅身边度过二十年左右时间的人,虽然并不天生具备一些非凡的理解能力,都能相当忠实地表述这种教导的实质。这些言语集被增添了二百一十三卷讲解和注释,是佛陀去世后的数个世纪里印度的高等哲人和博学之士所写的,还有成千卷是后来在西藏所写的,这使得西藏的古典文学成为继梵语文学和中国文学之后,东方最为丰富的文学。

    让-弗朗索瓦——你想说是在佛教主题上最为丰富?

    马蒂厄——不仅仅如此。西藏文学固然是被完全贡献给佛教教育和插人其中的传统科学——医学、语法、语言学、天文学等,但这并不妨碍它在丰富和容量方面成为东方第三大文学。一直到最近这些年,还没有西藏的“小说”……现实就足够让人忙的了。

    让-弗朗索瓦——是的……但是如果人们将历史方法的标准用于对佛教的研究,例如,就像在法国,阿尔弗雷德·福歇在他的《根据印度经文和纪念物看佛陀生平》一书中所做的那样,佛陀的继承者们似乎表现出一种极大的想像。关于他的奇异的出生,构想出了一部使徒传记:他从他母亲的右胁部出来,而在出生前十个月,他在他母亲的胸膛里就已经完全成形了,等等。就像在所有的过于美好的传记中一样,东方的想像力似乎大大地作了修饰,因此,要重新发现佛陀教导的真实历史基质是困难的。你会回答说苏格拉底也是一回事,我们只是间接地认识其思想。人们并不清楚地知道,在他弟子们的叙述中,什么来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