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是何等恶毒的谋略。孙秀沉默片刻后,坐着移动双膝,靠近赵王身边说:“皇太子一旦不在世,大王也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啊!”惠帝除了被废立的皇太子以外,并无其他嗣子,而一旦皇后被打倒,皇后的养子根本不能算数。因此,赵王确实是有机会的!

    皇后企图以自己的养子为继位者,这一定会引起皇族的强烈愤慨,因为此举形同贾氏夺取司马氏的天下。

    永康元年(公元300年)正月,贾后捏造理由,幽禁皇太子于许昌,并且于三月间派传闻中与皇后有暧昧关系的太医令程据,准备毒杀皇太子。由于皇太子拒绝喝下盛有毒液的药,名叫孙虑的使者遂以药杵(击碎药材用的木棒)扑杀皇太子。

    四月,赵王司马伦与孙秀决心讨伐贾皇后,与齐王司马冏共同举兵。齐王此时居翊军校尉军职。该月癸巳日,赵王伪造诏书,使宫门打开。

    中宫(指皇后而言)及其党羽弑杀太子,今令车骑将军(赵王)入废中宫。汝等宜从命,不从者诛三族。

    这是伪造诏书的内容。

    对此奇袭,贾后了无方策,随即被废,并且降为庶民,贾氏一族及其党羽悉数被杀。

    “拴狗应该拴脖子才对,拴尾巴是我的失策……”

    这是贾后被捕时说的话。

    政变成功后,赵王就相国之位,创立幕府,并且自拥万余兵马。然而赵王也是庸愚之才,天下政治皆由中书令孙秀掌控,赵王不过是由孙秀一手操纵的傀儡。不久,贾后被赐死。赵王在孙秀的操纵之下,一步一步迈向皇帝的宝座。

    ——伦(赵王)宜速入西宫。

    当时盛传这个所谓的已故宣帝(司马仲达)之神谕。在那个时代,人们深信有神谕之类的情事。相对于皇太子居住东宫,皇帝向来都居住于西宫,“入西宫”的意思就是即帝位。

    翌年永康二年(公元301年)正月,赵王登基,并且将惠帝架空,尊为“太上皇”。幕后人物孙秀则兼任侍中、中书监及骠骑将军等要职。

    ——逆臣孙秀使赵王误国,宜共诛讨。

    在许昌的齐王司马冏遂以此檄文致成都王、河间王、长沙王(当时为常山王)等人。这是三月间的事。闰三月,诸王联军围攻洛阳,斩杀祸首孙秀,俘获赵王后,予以赐死。

    第三个王——赵王司马伦——因此消失。

    庸君惠帝再度登上皇帝宝座,由齐王司马冏担任大司马,并司辅佐天子的任务。而放荡成性似乎是司马家的传统,时运不济时颇为英明,一旦取得权力,就浸淫于酒色天地——这一点,齐王也不例外。更要命的是,他还有大兴土木这个癖好。他将自己的宅邸建造得与天子宫殿完全相同,并因此摧毁数百栋公私建筑物。

    “晋王朝这一下能重新站起来吗?”

    鉴于齐王不得志时代的英明作风,原本对他有所期待的人们,在看到他成为大司马后的作为,也逐渐转而失望了。接着,他又为没有嗣子的惠帝立容易操纵的清河王司马覃为皇太子——一个八岁幼童。就血缘关系而言,皇弟长沙王及成都王其实更接近皇统,这些人对齐王的专横作为,当然极为不满。而诸王身边自然有许多野心人士。

    诸王再度联合围攻洛阳,最后杀死了齐王。齐王司马冏成为第四个被抹去的王。

    仿佛事先设计好似的,原本联合出兵的长沙王、成都王和河间王,三个人开始相互倾轧。倾轧起因在于河间王部属张方煽动其主对长沙王发动攻击。战争爆发后,长沙王的胞弟成都王却站到堂兄河间王这一边。兄弟有二十六个之多,在这个情形之下,骨肉之情或许不甚浓吧?

    长沙王司马乂在胞弟和堂弟的联手攻打之下,于是成为第五个消失的王。他死得很惨,是活活被烧死的。骨肉一旦相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