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史书如此记载。

    可见长安呈现的是一幅饥饿地狱的景象。而当人们陷于水深火热痛苦之中时,颟顸无能的居上位者,还在以朝廷为舞台,汲汲于权力斗争。

    曹操虽暴烈,却有使用强硬手段统制朝廷的力量。董卓亡后,在可能替代的人选中,没有一个是杰出人物。

    当时的长安朝廷三公中,司徒(首相)为赵温,司空(副首相)为张喜,太尉(国防部长)则为杨彪。这几个人都只是傀儡,他们除了处理年幼皇帝的身边琐事外,无多大权限。

    恢复长安的董卓旧部,才是真正掌握实力者。被称为董卓麾下四天王的是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其中的张济以镇东将军名义驻屯弘农郡。其余三人,则分别担任车骑将军、后将军及右将军,各拥武力,并掌握实权。

    他们都是和董卓军合吃一锅饭的同僚。伙伴反目成仇,却也是常见之事。

    三巨头中,拥有最大兵力的是郭汜。李军团中有精强的西藏兵,其力量和郭汜在伯仲之间。樊稠由于较为年轻,为人豪爽,所以颇受人们欢迎,虽然在兵力上较另外两位前辈略逊一筹,但他的军团是充满活力的。

    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力者的力量似乎平衡,因此大家相安无事,但力量平衡的情形,往往无法维持长久。

    这时候,由于东方反董卓派系诸将陆续抬头,长安遂起出兵之议。结果,樊稠被选为司令官,因为他对出兵最为热心。既然决定出兵,就由最热心者率兵前往,是理所当然之事。

    樊稠为何急欲外征,白白放弃在长安争取主导权的机会呢?

    实际上的情形并非如此。这是因为他在兵力上最弱的缘故,所以,他亟欲做的,是扩充自己的兵员。决定外征时,政府自然会授兵给他,长安士兵当然各有其主,他们不是归于李,就是属于郭,这样一来,樊稠可公然向两位前辈借兵。另外,出征后,更可以在当地招募兵员,在当时那样的饥馑状态之下,为了吃饭想加入军队的壮丁多得是,也就是说,踏出长安后,募兵是极容易的。

    表面上是外出征战,俟出兵后,再带着比两位前辈更庞大的军队回长安——结果,樊稠必然会成为实质上的长安之主。这是樊稠的打算。

    李和郭都看出樊稠此一企图。

    “不会让你如愿以偿的!”

    两人当然有意牵制樊稠,然而表面上,他们不便表示反对,因为向反长安派诸将示威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此次奉命出征,但本人兵力有所不足,尚请车骑将军惠予借兵若干。

    樊稠如此向李提出要求。

    “这个厚脸皮的家伙!”

    李吊起眼角,大表愤怒,却对使者做了如下答复:

    ——我知道啦!但,让渡兵员必须就一些细节有所商讨,回去后转告樊将军,请他有空屈驾前来敝府一趟吧!

    樊稠翌日拜访李府。

    “你说要借兵,可是,我希望你到当地后再就地招募兵员。”李说。

    “兵员数目确实可以用此方法凑足,可是,训练不可能于三五天内完成。我希望尽可能带领受过训练的精兵去。”樊稠回答。

    “这些事情暂且不说,你难道不认为自己脸皮够厚吗?”

    “什么?”

    听到李说的话时,樊稠霍然察觉情势不对,缩起了身子。

    但,已来不及了!

    蓦然间,有十几名拔刀壮士,从李背后的屏风后面出现。

    “右将军,认命吧!”

    壮士们异口同声喊道,冲向樊稠。

    樊稠连抵抗的机会都没有,当场被杀。他实在死得太不值得了。

    樊稠被暗杀后,长安三派鼎立的局面,变成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