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广州沦陷了!武汉失守了!

    日寇的铁蹄践踏着祖国的大地,也践踏着广大海外华侨的心。寄居异国、饱受欺凌的侨胞,怎能坐视国土片片沦亡、同胞惨遭戮辱,谁不想为挽救祖国的危亡而贡献一份力量?从抗战开始,海外侨胞便节衣缩食,募捐款项和物资,不断送回祖国,支援抗战;无数抱着必死决心回国参战的华侨青年,从南洋各地回到香港。

    中国共产党对爱国华侨非常关怀,号召大家:“组织起来就是力量!”在党的号召下,南洋各地琼籍侨胞和侨团联合组织的“琼侨联合总会”在香港成立了;在总会的积极支持下,琼籍爱国青年早已酝酿组织的“琼崖华侨回乡服务团”也得以正式建成。第一批团员共32人,都是爱国工人、学生、小商人或自由职业者,其中还有连我在内的七个中共党员。我们组织起来后,便加紧学习抗日战争理论、党中央的战略思想、坚持长期抗战的方针以及战地救护工作,积极作好回国为抗战服务的准备。

    1939年2月10日,日寇的魔爪伸上了我们可爱的家乡——海南岛,海口市当天便陷入敌手。消息传来,团员们怒火燃胸,再也不能等待,纷纷要求立即返琼,直接投入救国保家的斗争。

    渡海返琼并非容易,要准备与鬼子作生死的斗争。

    1939年4月,由我率领的第一批团员,到达雷州湾外的州岛。为了做好返琼的渡海准备,我们在这儿住了几天。这时,日寇已占领了海南岛的沿海城镇,并基本完成了海陆封锁部署。不堪敌人蹂躏的海南同胞,一批又一批地冒死偷渡敌人的海上封锁线,向大陆逃难。从海南岛东北部逃出来的同胞,第一个落脚站便是州岛。他们带来的消息有骇人听闻的日寇暴行,也有敌舰经常在“急水门”海面巡逻的情况。逃难的同胞,不知多少人在“急水门”丧失了生命。这些消息并未吓住我们,反而更加促进了我们迅速返琼的决心,并毅然把渡海航线选向必须经过的“急水门”。

    4月15日傍晚,我们凭着一只木船,载着侨胞募捐的部分药物,向海南岛驶去。我们的武器是每人一包胡椒粉、一把尖刀,准备一旦遇上敌舰,就向跳上船来的鬼子脸上撒胡椒粉,动刀子拼命。这晚的东北风很大,木船在大海中飘摇是极其危险的;然而,也只有这样大的顺风,才是我们偷渡的有利时机。

    海浪滔滔,夜色茫茫,我们在海上泛航。任狂暴的波涛咆哮、翻腾,哪管木船剧烈地颠簸,我们在风吹浪打中扶慰着呕吐的同志,勇敢地破浪前进。果然在“急水门”外我们望见了鬼子巡逻艇上的点点火光,我们落帆静候了片刻,待它巡逻过去,便乘机扬帆,飞快地划进“急水门”。不料继续航行不久,突然碰上旋风。风帆被扭着,船身跟着打旋。我们未及落帆,船桅便被打断了,幸喜木船未被卷覆。接着又来了骤雨,雨水直往船舱里流。我们一面攉水,一面奋力划行。好艰难的航程啊!终于在天亮时我们在冯家坡港登陆了。

    服务团先后继续渡海返琼的有:由陈琴同志率领的星洲团、由符建平同志率领的泰国团和由符克同志率领的越南团,还有一些侨胞从南洋各地零星回到海南加入服务团,总共有276人。他们在途中也各自遇到了不少困难。

    服务团一到海南,便与党的琼崖特委接上关系。特委派王伯伦同志接见我们,向我们介绍了海南的抗日斗争情况。早在抗战爆发之初,坚持在海南的红军游击队便根据党中央团结抗战的主张,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了谈判,并于1938年12月5日,在特委领导下成立了“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现在我们应该根据党中央关于统一战线的指示精神,抓紧有利时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

    有了党的领导,有了独立大队的支持,服务团的工作便立即开展起来。我们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