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令逮捕祭遵,加以惩处。主簿陈副劝阻说:“您常想让军容整肃,现在祭遵执法毫无避忌和袒护,正是帮助您整肃诸军的好机会。”刘秀于是赦免了祭遵,并任命他为刺奸将军。这事以后,刘秀常对将领们说:“你们要当心祭遵!他连我喜爱的郎官都杀了,也一定不会袒护你们。”又有一次,祭遵奉命征讨敌人,战斗中敌人的箭射穿了祭遵的嘴,血流不止。众将见祭遵受伤,边战边退。祭遵见状,不顾伤痛,大声呵止。士兵们勇气倍增,大破敌兵。
祭遵为人廉洁谨慎,约束自己,以公事为重。皇上赏赐给他的东西,他总是全部分给士兵,以至于自己家中没有什么私财。他身穿皮衣裤,盖布被子,夫人的衣裙也不绣花边。光武帝刘秀因此非常器重他。祭遵死后,刘秀非常悲痛,亲自前往送葬,赠予谥号“成侯”。
近义公而忘私
反义假公济私
例句
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解释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
出处《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的学生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就是‘仁’。一旦能约束自身使得自己的言行合乎礼,天下就归于仁了。成就‘仁’需要的是自身的努力,而不在于依赖其他人。”
颜渊接着问:“请问‘仁’的具体内容。”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听后,认真地说:“我虽然天资愚钝,也要奉行这些教导。”
“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之一,对个人来,追求“仁”
就是追求人格的完善,这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自我约束。“克己复礼”就是对追求“仁”的做法的凝练和总结,是儒家奉为圭臬(niè)的一项准则。
例句
他一直是一个奉公守法,克己复礼的人。
解释刻:契刻,刻记号。求:寻找。本指在船体上刻上记号以方便找寻坠水的剑。后用来比喻拘泥成法,固执而不知变通。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察今》中讲到治国之道要与时俱进,时代变了,治国之法也应该随之而变。天下有七十一个圣人,他们的治国之道都不相同,并不是他们存心求异,而是因为时代和形势各不相同。文中举例说:楚国有个人横渡长江,他的佩剑从船上掉到了水里,于是马上在船上刻了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里掉到了水里。”当船停下来后,他从自己刻的记号那里跳入水中找剑。他没有想到,船已经走了这么远,而掉到水里的剑并没有前行。假如像他这样去找剑,不也有点太荒唐了吗?又举例说:一个人过长江时,看见有人正抱着婴儿打算把他扔到江中。婴儿大声啼哭,这人就问原因,回答说:“他的父亲善于游泳。”他的父亲虽然善于游泳,难道他的儿子就善于游泳吗?所以,只有因时变法的君主,才是贤明的君主。
近义守株待兔
反义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