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5/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觉得悲凉,会吗?他是姓蔡的,终究还是要回到蔡家村的,会是这样的吗?

    电话铃忽然知趣地响起来,好像知道他这会儿刚好醒了一样,可是拾起听筒,那边却又毫无声息。卓文“喂喂”了两声之后也就不再问了,他已经猜到那是谁,只为,他自己也曾做过同样的傻事,在那个山村的风雨之夜。

    他就这样拿着听筒,不说话,也不放下,只愣愣地流了一脸的泪。

    夜里半梦半醒时候的人是最真实的,所有的悲喜与爱恨都毫无遮拦,他畅快地流着泪,只觉生命从来没有如此刻这般充实过。也许一生的渴望不过如此,就是知道电话对面有一个人在关注他,不必多说一句话,只要双方各持听筒,默默地守在电话线两端已经足够。只要,知道她在。

    那以后,卓文虽然仍同黄裳来往着,却尽量避免再到“水无忧”来,两人的交往始终维持在友情的分寸上,不能进展一步,倒反比前更冷淡了似的,眼看又要成为第二个柯以与黄家秀。

    男女交往,到了一定的时段,如果不能有所突破,便多半要无疾而终的。对于这一点,黄裳和蔡卓文倒也都明白,可是在黄裳,是一直顾忌着卓文已婚的身份,步步为营,不肯略做有失尊重之举;在卓文,则不消说,一直在犹豫着,对待自己的前程与黄裳的心思都处在摸索阶段,不能痛下决心。

    转眼入秋,卓文频频往南京开会,见黄裳的次数就更少了,每每见面,也多半忧心忡忡,若有所思。黄裳知他是为时局烦恼,向来怕听这些,也不询问,只随意聊些风花雪月也就散了。

    可是这一天,她忽然接到卓文电话,说他自南京回来,已经三天了,可是因为受了伤,不方便出门,大概短期内不会再见面。

    黄裳大惊,顾不得矜持尊重,颤声说:“那么我去看你。”

    卓文不许。黄裳急得声音提高起来,已经有哭音,而且十分坚持,卓文便改了态度,说:“那么,还是我去看你吧,你在家等着,我这就来。”

    他没有要黄裳久等,果然很快就到了,穿着黑风衣,遮住还吊着绷带的左臂,样子十分憔悴。

    这天依凡恰好在家,就坐在客厅壁炉旁,看到卓文进来,也不站起,也不问候,只微微点头笑了一笑。

    这是卓文第一次见到依凡,听黄裳介绍说“这是家母”,不禁有些怔忡。依凡的美丽和苍白都令他惶惑,她坐在那里,端庄淑静,不像一个人,倒像一尊神。

    他忽然就有些嗫嚅,用好着的右手摘下帽子行了礼,叫声:“黄太太”。

    黄裳在一旁更正:“我妈妈是赵小姐。”

    卓文又是一愣,心中更觉敬畏。

    黄裳急急问起他的伤势来,忧虑之情溢于言表,卓文有些感动,却不愿意多谈,却反问她上海最近有些什么新闻没有,又说:“这次认识一个外国人,跟我讲起南非马达加斯加附近海域一个渔家族维兹人的故事,他们成天漂流在海上,专门靠捕鲨为生,咱们中国的鱼翅就多半是从他们那儿来的。在他们的语言中,‘维兹’的意思是‘划桨的人’,他们把赖以为生的‘帆’叫做‘lay’,就是‘逃走’。因为他们的祖先是依靠帆逃脱英人俘虏,获得自由的。”

    黄裳起先不明白卓文为什么专门找些没紧要的话题来说,但是渐渐也就想清楚,倒不由红了眼圈,顺着他的意思说些闲话:“那些人与鲨鱼为敌,他们的生活一定很苦。”

    卓文却苦笑着说:“也未必啦。生活虽然苦些,却简单,只要捕获一头鲨,足够半年的开销呢。而且,他们不算是与鲨为敌,鲨应该说是他们的朋友才对。在维兹族人里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曾经有个捕鲨的人半路把船坏了,不幸落水,就快要淹死的时候,一只犁头鲨救了他,背负着他把他送到岸上,但是对他有一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