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显佑宫秘笈载:万历四十四年,即丙辰龙年,汗王受群臣及蒙古科尔沁部拥戴,在赫图阿拉城建大金国,年号天命。天命三年,汗王以七大恨告天,公开讨明。四月十三日,攻下抚顺城、东洲、马尔根。明李永芳将军归顺。

    努尔哈赤定于丙辰龙年正月初一举行建国大典,建国之前,他遍征诸贝勒大臣建国之策。努尔哈赤有一长处,即从不自以为是,他多次与诸大臣贝勒讲,吾之智一人之智尔,一人之智岂能如众人之智?所以,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他总是在广询众人之意后,择优而定。

    皇太极对建国当然十分重视,他知道,下一次朝议就集中商定建国事宜,我应在朝议上就这一问题说些什么呢?关键时刻他想起了师傅,他立刻派鳌拜去请,谁料额尔德尼于今天下午被派往蒙古科尔沁部,通报建国事宜去了,因走得急,连告别的功夫都没抽出来。

    额尔德尼的福晋对鳌拜道:“你把此书交给八阿哥,我家大学士留下了四个字,叫‘当仁不让’,并说请八阿哥认真读折页处,自会有所领悟。”

    皇太极从鳌拜手中接过来一看,是《三国志演义》,折页处正是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这一段皇太极不知看过了多少遍,早已朗朗成诵,然今天读来,眼前“刷”地一亮,他琢磨着额尔德尼“当仁不让”的四个字,有茅塞顿开之感,他感激万分:“师傅点化,弟子领悟矣。”

    此次朝议,专门商定建国事宜,众贝勒大臣齐聚于大衙门,努尔哈赤道:“明李成梁杀吾父祖于古埒城,于今已三十二年矣。三十二年中,吾忍辱含恨,韬光养晦,远交近攻,艰难创业,除叶赫外,其它女真各部皆为一统,所谓大业初定是也。然明杀吾父祖之仇,却片刻不敢忘怀,此仇不报,吾父祖何安于地下?范学士来投,力言建国,吾已纳之,尔等应各抒己见,共谋大计。”说完,他扫视了一下在座的各位,等着大家发表意见。

    褚英死后,代善成为众贝勒之首,他当然要先说,代善动了动上身,显得很勉强:“儿臣赞同建国,儿臣惟父汗之命是听。”众人以为还会有下文,但代善不再吱声,简简单单,说完了。努尔哈赤愿意听众人意见,更愿意听自己儿子们的高论,代善的几句话令他大失所望,但他不好说什么,只好将目光转向了阿敏。舒尔哈齐被圈禁,阿敏被努尔哈赤视为养子,由于有阿玛叛逆的往事,他处事非常小心,作战亦十分勇敢,努尔哈赤对其表现颇为满意,在建国这样重大问题上,他当然要认真说几句:“儿臣以为,建国之事,可否推迟一些,叶赫毕竟未灭,我们是否设法离间明与叶赫间的关系,待他们之间狗咬狗时,我们再会同明军灭了叶赫,然后再建国不迟。”

    努尔哈赤琢磨着阿敏的话,离间明与叶赫的关系,这是个好主意,不过以叶赫与明之间的关系看,离间起来怕是很难。他“嗯”了一声,表示赞赏,然后问及莽古尔泰,莽古尔泰十分坦率:“父汗在,国家大政由父汗做主,儿臣唯马前驰驱多多杀敌,跟父汗打天下而已。”努尔哈赤笑了:“好,五阿哥是个直性子,说得好,五阿哥乃我建州之许褚也。”

    努尔哈赤接着并未问皇太极,而是问及五大臣,五大臣各有所见,努尔哈赤一一听之,最后,努尔哈赤将目光移到了皇太极身上:“八阿哥,建州的内政大臣,你精于典籍,当有高论,你来说说。”

    皇太极被父汗夸得有些不自然:“儿臣哪里有什么高论,不过是些粗俗之见。儿臣近来反复读《三国》中的隆中对,大有收获。儿臣试以三国事喻当今,请父汗、众兄长及众大臣指正。”

    努尔哈赤绽出笑容:“好啊,以三国事喻当今,怎么个喻法?”

    “诸葛亮居隆中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了大半个中国。孙权据有江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