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和红旗渠一样,竣工于1968年的南京长江大桥是那个年代中国人心目中的新圣地。南京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下游,南京市西北面的长江上,连通市区与南京浦口区,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196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竣工,上层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其中江面上的正桥长1577米,是中国桥梁之最。正桥的路栏上,公路引桥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形式。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0幅铸铁浮雕,人行道旁还有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大桥南北两端各有两座高70米的桥头堡,堡内有电梯可通铁路桥、公路桥及桥头堡上的了望台。堡前还各有一座高10余米的工农兵雕塑。建成在那个年代的南京长江大桥是当时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到南京的游客,无不到南京长江大桥上摄影留念。它也被视为“金陵四十景”之一。

    2006年,一场关于南京长江大桥是否应该炸掉的争论再次出现在媒体和互联网上。

    几乎所有关于这场争论的报道中都会提及,2006年1月5日于上海举行的“长江黄金水道”开发主题报告会上,参加会议的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演讲时说,应该考虑炸掉长江上两座净高度不够的老桥,解决重庆的货轮“上不去下不来”的问题。黄奇帆没有指明两座大桥的名字,但是参加会议的所有人都明白,他所说的两座老桥,是建于1957年的武汉长江大桥和建于1968年的南京长江大桥。

    接下来发言的南京市副市长蒋裕德对黄奇帆的说法提出质疑。蒋裕德从两方面来反驳黄奇帆的说法:一是南京长江大桥是公铁两用,不能为了黄金水道的畅通把大动脉炸掉;二是炸的同时还要建铁路桥,而建造铁路高架桥的难度会更大。蒋裕德还特别说明,南京长江大桥虽然旧了点,但再用50年没有问题;而且,蒋裕德从南京市政府官员的角度说,长远来看,不“炸桥”对南京有利,南京长江大桥净空高为24米,5000吨级货轮无法通过大桥开往中上游,这样一来势必会增加南京港的吞吐量。黄奇帆没有再回应蒋裕德的说法。会后当两位市长交流看法时,大家都认为“炸桥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所有的媒体在引用这一事例时都说,这两位市长展开了“唇枪舌剑”般的辩论。

    随后关于南京长江大桥是否应该被炸掉的争论不时出现,一位不愿具名的桥梁专家对媒体说:“账其实很好算,与其花数十亿改建,不如干脆炸掉南京长江大桥,彻底疏通长江黄金水道,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到10年就能超过上千亿”。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金义华也被媒体视为南京长江大桥的主炸派。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南京大桥以下港口由于不受桥梁净空高度的限制,3万~5万吨级货轮可乘潮直达,而南京以上港口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投资数10亿元在芜湖、安庆、九江、黄石、武汉、城陵矶、重庆等港口建成的数十座5000吨级外贸码头和集装箱码头,却很少有大型外轮靠泊。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进入长江的国际航行船舶虽然超过1万艘次,但99%的船舶均在南京以下港口。净空高度24米的南京长江大桥如同江上的一条锁链,把大船挡在桥下,丰水期仅能通过3000吨级船舶,万吨级外轮根本不可能通过。

    而建议炸桥的专家还提出了炸桥费用的解决方法,那就是,由炸掉后政府出面,从炸桥后收益最大的安徽和湖北两省筹措资金。而早在1990年代,正在筹建南京长江二桥时,就有炸掉南京长江大桥的说法,只是这种方案被国家计委否定,因为担心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