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957年,蔡衍明出生在台湾台北迪化街,迪化街是全台北市十几个行政区里最本土、最台味的传统老社区。

    蔡衍明的父亲是迪化街一家贸易商号负责人,二战结束后,废铁生意很红火,父亲标购了一大批废铁,获利颇丰。蔡衍明排行老小,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宠爱,零用钱比当时国小老师一个月的薪水还多。

    小时候,蔡衍明不爱念书,却爱当“老大”,总爱带领一帮调皮的孩子一起逃学。他曾回忆说:“以前念书的时候,早上起来,窗户打开,楼下的人都在排队等我逃课。因为我口袋零用钱多啊!”

    对蔡衍明来说,大部分知识都来自电影与街头,在父亲开设的中央戏院中,他一天能看上十部电影,从小看到的世界便与一般人不同。对于读书,他毫无热情,反而觉得“在街头看一年,胜过读三年书”。蔡衍明最后一张文凭,是国中文凭。

    在蔡衍明19岁时,父亲接下朋友的宜兰食品厂的股权,但却没有时间经营。于是蔡衍明自告奋勇,开着福特雅士车,拿着公司印鉴,一个人从台北到宜兰食品上班,20岁的蔡衍明第一次当起了总经理。

    没有文化,也没有管理知识的蔡衍明刚到厂里时,完全找不到头绪,账也看不懂,人也不认识,又不敢问。损益表是赚是赔,他也不知道,只知道红字是赔钱,黑字是赚钱。连印章可不可以盖也不知道。每天要管200多人,只好每天早上七点半去看员工打卡。打完卡,又不知道干什么?

    虽然一时还摸不中生意的命门,但蔡衍明还是拼命想着如何挣钱。当时,宜兰食品厂是一家外销加工厂,主要生产鱼罐头。蔡衍明觉得做外贸要看别人脸色,于是决定将其转型为内销品牌,并开始生产“浪味鱿鱼丝”。然而生意的状况却出乎蔡衍明的预料,做内销要赊账,东西卖出去却收不回来钱。第一次涉入商海的蔡衍明初尝败绩,宜兰食品厂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竟然赔了一亿多台币。不仅将厂里原有的资本全部赔光,还需要家族贴钱来补救。

    做惯了“老大”、凡事要强的蔡衍明经受不起这样的打击,更讨厌败家子的名声,当时只要别人多看他两眼,眼神方向不对,他就觉得人家在笑他。蔡衍明从小就是个重自尊的人,为挽回自尊,蔡衍明性情大变,他后来回顾那段岁月,曾这样说:我以前很招摇,拜把子一大堆。从那时候开始就自动收敛,因为一个人虽然成功过,但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失败。今天的成绩过于夸大了,以后等哪天你又稍微往下走了一点,你怎么面对人家?

    事实上,从小过惯了富日子的蔡衍明差点儿没挺过那段日子,蔡衍明说,从小我日子过得奢华,太有自尊了,经不起那种没有自尊的生活。那次赔钱后,大家都看不起我,说我是败家子。当然人家不会当面这么讲,但我看人家的眼神就怕,就认为人家那么说我。

    这次教训不仅使得蔡衍明性情大变,也极大激发了努力奋斗的意志。后来,他抓住了一次机会,就此开启了自己的旺旺帝国。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企业家来说,如果要想取得成功无疑要付出很多,轻而易举的成功是不可靠的。事实上,成功是一名很差劲的导师,它给你的是无知与莽撞,不能给你的是下一次成功所必须具备的经验与智慧。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凡做大事的人总是能够经受得住挫折的打击。而上天似乎有意为之,在一个人成功之前设置种种的障碍。正如孟子所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在商业世界里,从创业开始,到每一笔投资,私营公司都是野生的,要生存下来很辛苦。面对市场先入者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