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随着时间的加快,台塑帝国在台湾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王永庆不满足于在台湾岛内做这个生意,他一直渴望将自己的事业扩展到美国去。事不凑巧,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了,全世界经济受到极大的冲击,各个企业都尽量规避扩张。

    然而,王永庆在美国经过考察,在危机中发现了潜在的商机,并确定在德克萨斯州建厂。1983年,当时世界PVC产量最大的一个企业在德克萨斯州诞生了。这不但解决了当地不少人的就业问题,也让台塑有了新的利润增长点。1995年,德克萨斯州政府为了感谢王永庆,把5月19号定为“王永庆日”,可以说这是他在美国抄底大获全胜的明证。

    石油危机没有让依赖石油的台塑集团陷于困境,相反找到了新的发展出路,并取得了重大成功。在王永庆的传奇一生中,这样从危机中寻找机会,突出重围的事情不胜枚举。

    王永庆希望扩大自己在台湾的PVC产业,于是就打算再建一个工厂。经过考察,王永庆首先考虑的是在台湾一个叫宜兰县的地方,这个地方靠海,他觉得这个地方建厂子不错。

    然而,宜兰当地人大多数人坚决反对他在这儿建厂。后来,媒体大肆报道,更多的台湾民众加入到反对的行列。原来,许多人不了解PVC,认为其是重污染产业,所以坚决反对在这里建厂。

    这个问题很快得到了王永庆的重视,他决定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降低污染度。而且,他也主动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该类污染标准来要求自己。尽管如此,当地人还是没有放弃反对的意见。

    当时,宜兰县的县长陈定南非常反对这件事。巧合的是,陈定南当初还在台塑集团当过员工,后来辞职考了法学硕士,然后当上了宜兰县的县长,步入政坛。昔日的老板与员工碰面了,他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交锋,让民众看到了一个非常经典的辩论场面。

    1987年12月13日,台北的一家电视台播出了两个人辩论的场面:一个主持人坐在中间,一边是王永庆,一边是陈定南,两个人就是否应该在宜兰这个地方建第六轻油裂解厂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在整个辩论过程中,王永庆通过大量的数据等资料占据了上风。不过,宜兰还是不同意在此建厂。虽然没有达成最初的目标,但是这次公开辩论使王永庆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他的社会责任也得到了台湾百姓的普遍认可,“台塑”形象也在台湾有了很大提升。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六轻厂的建设问题已经板上钉钉——股东大会已经开了,投资已经弄出来了,设备从国外都买进来了,王永庆绝对没有悔改的理由。面对眼前的危机,王永庆决定改变建厂策略。

    于是,他带着大堆资料,包括在电视辩论里面露出的那些数据、技术手段,说服了当时台湾岛上的另外一个地方,把厂子挪到那儿去了。结果,六轻厂建成以后,原来人们担心的污染状况没有出现,而这项重大投资直接惠及了当地老百姓,那里的人们很快开体验到了生活经济水准提高的好处。所以,王永庆在台湾的声誉更响了,大家更佩服他,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在经商的过程中,在企业发展的时段里,危机随时都可能降临。经营者需要做的是迎难而上,转危为安,赢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

    事实上,企业一旦处于危机漩涡中,很快就会成为公众和媒介的焦点。你的一举一动都将接受质疑,因此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这时候,经营者应该主动与新闻媒介联系,尽快与公众沟通,说明事实真相,促使双方互相理解,消除疑虑与不安。

    真诚沟通是处理危机的基本原则之一。这里的真诚指“三诚”,即诚意、诚恳、诚实。如果做到了这“三诚”,则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