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天险腊子口是进入甘南的关键性的一仗。腊子口,位于甘肃迭部县东北,岷县以南,是由川西北通往甘南的咽喉,是红一方面军长征中遇到的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国民党在此设置重兵扼守,企图阻止中国工农红军进入陕甘地区。于是,在中国西北部的这一险关隘口,爆发了一场红军长征中颇为著名的战斗。
1935年9月15日黄昏,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接到师部命令:“即速继续北进,着第二师第四团为先头团,具体向甘肃南部的岷州前进,三日之内夺取天险腊子口,并扫除前进途中拦阻之敌人!”英勇的战士们在响亮的军号中向200里外的腊子口进军了。
黑夜,暗无星光;山路,崎岖难行。战士们翻大山,过独木桥,穿老林,摸黑前进。山上没有道路,只靠随着先头部队走过之足迹前进。浓雾和雨又笼罩着全山,山之高大无可测量。战士们进入山林不到10里,天已漆黑,既无路又无火光,一个跟着一个,像瞎子一样牵着往前走。扛无线电台及伙食担子的同志,跌得一塌糊涂。前面的道路一堵,后面就跟不上。连队与连队之间失去了联络,失去联络,方向也就迷失,于是互相乱摸乱找,满山谷都是人。这里叫:“司令部在哪里?”那里叫:“电话队在哪里?”“无线电队在哪里?”“工兵营在哪里?”“炮兵团在哪里?”四面号音也吹个不停,你问我答,声音十分嘈杂。司令部大概见这种情形无法行进了,于是下了一道命令,令各部就地停止行进。各人听到停止行进号音之后,便就地找根树木靠着坐下。坐到天亮,张开眼睛一看,明明同队的人就在自己旁边,相隔不到咫尺,但坐了一晚却不知所在,大家回想起来,都觉得有点好笑。
9月17日红军赶到了天险腊子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战士们吃惊不已,腊子口被称为天险当之无愧。
这一带,周围都是重峦叠嶂,莽莽森林。从北面的达拉梁到南面的白龙江,有一条30多公里长的峡谷,叫腊子沟。沟里流着腊子河水,河的右岸是绝壁,拔地而起。人是爬不上去的,甚至连山羊也无处插足,只有鸟儿才能找到立足之地。河的左岸崖边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通往岷县城。而腊子沟两边的山头,仿佛是一座大山被一把巨斧劈开了似的,既高又陡。两旁几十米高的悬崖峭壁,巍峨对峙,中间相隔只有几米宽,终年流水的腊子河,便从沟底哗哗地流出,水深流急,激荡而成漩涡,很难游过河。河上横架着一座东西向的小木桥,把两山连在一起。要过腊子口,就必须通过这座桥,除此别无他路。
人们说:“人过洮岷山,像过鬼门关;走过腊子河,像过老虎口。”敌人就在这木桥和山河处,布置了重兵,进行防守。在桥东山脚下,有敌一个营驻守。在桥头顶端的悬崖上,筑有几个坚固的碉堡,敌人有个机枪排驻在里面,4挺重机枪排列在桥头堡内,封锁着红军向木桥进攻时必须经过的三四十米宽,百十米长的一小片开阔地。因为视距很近,可以清楚地看到射口里的枪管。碉堡的下面,敌人还筑有工事。在腊子口后面的三角形谷地,驻有敌人一个营,亦筑有工事。口子后面的腊子山,横空出世,山顶上积着一层白雪,山脉纵横。据确切的情报,敌人以1个旅部率3个团的重兵,扼守着口子至后面高山之间的峡谷,组成交叉火力网,严密封锁着红军的去路。敌鲁大昌部妄图凭借此险隘,阻挡红军北上的去路。在敌人眼中,这个据点是坚不可摧的。
红军指站员们对这一带的地形和敌情,进行了缜密的侦察。他们发现,腊子口敌人的防守并非没有弱点,其弱点就在于敌人的碉堡没有盖顶,只要居高临下,易被攻破;口子上敌人的兵力都集中在正面,凭险防御,两侧因是高山,敌人设防的力量薄弱,山顶上没有敌人。如果迂回到敌军侧后,爬上高山,从上向下以手榴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