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卅里草地廿里水,荒无人迹鸟不飞。

    如有行人误入内,十有九个去难归。

    这是当年流传于川西北草地的一首民谣。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一段最艰苦的历程。毛泽东说:“我们长征路上过草地,根本没有房子,就那么睡,……我们的部队,没有粮食,就吃树皮、树叶。”

    1935年8月,红军右路军在党中央、毛泽东等率领下,从毛儿盖出发,过草地北上。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作为先头团,先入草地,随后党中央、右路军陆续进入了大草地。红一方面军先行,随后是中央机关、红军大学等,再后是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四军,彭德怀率一方面军三军殿后。

    大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横宽300余里,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四川西北部的若尔盖高原。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它是由两条河(墨曲河、二曲河)水流淤滞而成沼泽。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草连天,天连草,没有房屋,没有人烟,不见鸟兽,不闻虫鸣,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整个大地笼罩着原始的寂静。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占年降水量的90%,在这一时期,大量雨水注入地表,使本来已滞水泥泞的沼泽,变成漫漫泽国。

    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也分不清东西南北。红四团请了当地藏民作向导,踏入草地时,60多岁的藏族通司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告诉红四团政委杨成武:人在这小路上行走,须十分小心,只有拣草根密集,草茎和腐草连接比较结实的地方,脚才能够踏上去,否则,会陷进深不可测的泥潭。草地上的水淤黑的,都是陈年腐草泡出来的,有毒,喝了就会使肚子发涨,甚至中毒而死。别说喝,就是脚被水草划破了,伤口也会红肿溃烂。

    红四团在这个藏民的指导下,才从水草深处,寻找出一条曲折的小路来,每逢岔路,便插上一个“由此前进”并附有箭头的路标,指导后面的部队过草地。在这样的路上行走,真使人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因为这路面的坚韧,仅止于草根的联结,那下面或许是不知多深的烂泥潭。据说,能够真正辨认草地上这样的路的,是那生长在草原上的牦牛。

    右路军进入草地后,就不断有战士陷进草地的烂泥潭。沼泽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起初,红军没有经验,当一个战士不小心陷进了泥潭,身旁的战士急忙伸手去拉,猛一用力,自己也陷了进去,接着第三名战士也……就这样,在沼泽、泥潭上留下了一顶顶嵌着红五星的八角帽。后来有了经验,知道不能再用手去拉,他们伸出枪支、扁担或解下几条绑腿带,将带头抛给陷下去的同志,让他们缠在腰间,然后,大家合力往上拉,才能拉得上来。

    草地里的气候属高原气候,春夏秋冬一天过,变幻莫测:中午还是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下午突然黑云密布,雷雨交加,暴雨冰雹铺天盖地而来,或者雾雨朦胧,夜间气温达0℃以下,冻得人们瑟瑟发抖,彻夜难眠。本来红军战士们在海拔3000多米的草原上,缺氧已使他们行动艰难,再加上这样恶劣的天气,严重地威胁了他们的生命安全。

    如果说阅兵式是从一个方面显示出军人严整的军姿和体现出军队高度的集中性,那么,这草地上的军容和队列则是另一方面的展现。软绵绵的草地泥潭耗尽了红军指战员的体力,也形成了草地行军中这光怪陆离的队伍。红军从南方来到草地,身上单薄的衣服已破旧不堪了。为了抵御草地的风雨和寒冷,战士们不得不穿起各色各样的衣服鞋帽。有的穿着单衣、夹衣、毛衣或棉衣,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各种兽皮;有的脚上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