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红七军团到达闽浙赣苏区时,在葛源以北的重溪与方志敏领导的部队会合,组成了红十军团。敌人调动了更多的兵力围剿新组建的红十军团。1934年10月,红十军团被围困在赣东北方圆15公里的怀玉山地区,敌人完成四面包围后,即以数倍于红军的兵力组成多路“搜剿”队伍,纵横穿插于包围圈中,将红十军团主力分割成数段。时值隆冬腊月,风雪交加,被围困在荒山僻野的红军战士,身着单衣,茹雪啖草,在方志敏、军团长刘畴西的指挥下,爬山越野,不畏强敌,浴血奋战,予敌以很大的杀伤。但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大多数指战员壮烈牺牲。刘畴西被捕,关进监狱后,受尽了严刑拷打,半年后壮烈牺牲。中央代表曾洪易被捕后投降。方志敏在山中几个月后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方志敏是国民党蒋介石重金悬赏的重要人物,被俘后,敌人费尽了心机,威逼利诱,但方志敏不为所动。被捕当晚,他写下自述:“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在狱中斗争艰苦岁月中,他以坚强的毅力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记实》等不朽文字,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反映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崇高的品质和英勇的革命斗争精神。蒋介石见劝降不成,密令驻赣“绥靖公署”秘密处死方志敏。1935年8月6日清晨,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

    抗日先遣队被敌人分块包围并打散后,粟裕领导的一部,组成了挺进师,转战闽浙边区,英勇顽强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被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聚拢后的红七军团被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

    红七军团东进调敌的同时,中央命令湘赣根据地的红六军团退出根据地,向湖南中部挺进,并设法同贺龙、关向应的红三军会合,它要作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先遣队,为党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探索战略转移的路线。红军的北上和西征,正如周恩来所说的:“一路是为了探路,一路是为了调兵。”

    7月下旬,红六军团按照中革军委突围西移的命令,成立了以任弼时为主席,肖克和王震为委员的军政委员会。8月7日,红六军团9700余人,在地方部队配合下,由衙前、五斗江之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开始西征。这支部队训练有素,但武器弹药严重不足,还带着一台沉重的印刷机印刷告示作宣传之用,这大大地拖累了部队。军团长肖克是一个善于思考、有学者风度的人,从突围的开始,他就非常担心此次行军。红六军团没有地图,只有一张从学校地理书上撕下来的普通的中国地图。这张地图只有10英寸×12英寸(1英寸等于0.0254米)大,上面仅标有省会、非常重要的县城以及大的山脉和河流。在边远地区打仗,这样的地图没有多大用处。红六军团在迷宫般的崇山峻岭中行军,当地的农民又大都是文盲,山外面的地方大都说不清,更无法告诉他们下一个城镇该怎么走。沿途虽然打了一些胜仗,但自己也损失过半了。此时,贺龙、关向应率红三军(后来的红二军团)主力沿梵净山西麓南下接应。红六军团经78天艰苦转战,行程2500余公里,打破湘、粤、桂、黔四省国民党军64个团8万余人的围追堵截,于10月24日到达贵州省印江县木黄与红三军会师,完成了转移任务。为了配合中央红军的长征,红三、六军团转战湘鄂西,并发动了湘西攻势。至此,红六军团胜利地完成了转移和牵制敌人的任务,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起到了先锋探路的作用。

    继红六军团西征后,1934年9月,中革军委命令在鄂豫皖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的红二十五军进军西北,实行战略转移。红二十五军在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的领导下,从皖西根据地出发,沿途突破了敌人设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