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天,我已将自己的汽车从公路运往鲁昂,准备乘火车赶到那里,取出汽车,前往塞纳河畔的几位朋友家作客。然而,在巴黎,开车前几分钟,有七个先生拥进我那个车厢;其中五个吸烟。虽说快车旅程很短,可要同这些人作伴旅行,也够叫人扫兴了,尤其在这种老式车厢,没有走廊,更不舒服。因此,我拿起大衣、报纸、火车时刻表,躲到邻厢避难去了。那里坐着一位女士,一见我,便做了个不高兴的动作,这当然逃不过我的眼睛。她的身子俯向站在踏板上的一位先生,大概是她丈夫,来火车站送她的。那先生对我打量一番,印象大概不错,因为他微微笑着,低声对妻子说了几句,像安慰一个害怕的孩子似的。接着,她也笑了,友好地看了我一眼,似乎突然明白我是个正人君子。一个女人同这样的人关在一个六平方尺的小房间里呆上两个钟头,是用不着害怕的。
她丈夫对她说:“亲爱的,别怨我,我有紧急约会,不能再等了。”他深情地吻了她,离去了。妻子暗暗透过车窗,向丈夫送去飞吻,并挥动手帕告别。
一声汽笛,火车晃动了。
正在此时,一个男人不顾车站职员反对,把车门打开,闯入我的车厢。
我的旅伴正站着整理行李架上的行李衣物,吓得一叫,倒在座位上。
我远不是个胆小鬼,但我承认,有人在最后一刻闯进来这种事,总是让人觉得不安,似乎有些可疑,其中必有缘故,不然……然而,新来者的外貌和神态,多少消除了他的行为莽撞造成的恶劣印象。只见他衣着整洁,近乎高雅,领带端正,手套洁净,一张脸显得坚毅而有活力……可是,我觉得在什么鬼地方见过这张面孔?因为,我确实见过。说确切一些,我多次见过这人的相片,却从未见过相片上的本人,现在我又想起那相片留给我的记忆。
但同时,我也感到记性不行了,因为不管怎么努力,那段记忆总是那么飘忽不定,模糊不清。
但是当我把注意力转到那位女士身上时,不禁大吃一惊。只见她脸色苍白,神色惊慌。她惊恐地注视着身旁的旅客——他们两人坐一排——我发现她一只手颤抖着向一个小旅行包摸过去。那旅行包就放在座位上,离她的膝盖有二十厘米。她终于把它抓住,一把拖过来,紧抱着。
我们四目相视。我发现她眼神是那样不安,那样惶恐,就忍不住问道:“您不是不适吧,太太?……要不要开窗?”
她没有回答,畏畏怯怯地向我指指那个人。我像她丈夫那样微微一笑,耸耸肩膀,示意她别怕,有我在这里哩。再说,这位先生看上去不像坏人。
这时,这位先生转向我们,逐个从头到脚打量一番,就又缩进自己的角落,不动了。
车厢里一片沉寂。但是那位女士打起全副精神,好像作一次最后的努力似的,用几乎听不清的声音对我说:“您知道吗,他就在这趟车上?”
“谁?”
“是他……他……我向您肯定。”
“他,他是谁?”
“亚森·罗平。”
她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那位旅客,一字一顿地说出这令人不安的名字,与其是说给我听,还不如说是给他听的。那人把帽子拉到鼻子上。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慌乱,还是准备睡觉呢?
我反驳道:“亚森·罗平已于昨天被缺席判处了二十年苦役。因此今天不可能冒冒失失公开露面。再说,报纸上不是说,今年冬天,他从卫生检疫所监狱越狱以后,已去土耳其了吗?”
“他就在这趟火车上。”女士重复道,意图越来越明显,就是要让我们的旅伴听到,“我丈夫是狱政局副局长。车站警察分局局长亲口告诉我们说,他们正在追捕亚森·罗平。”
“这不是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