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时候刘邦需要韩信这样的将才,才迫不得已而为之。

    死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很可怕,死亡就是一个人向生命宣告结束。

    韩信被带进长乐宫里,他被吊在钟室中,钟室四周用布遮上,让他见不得天,见不得地,然后吕后手里拿着竹片对着韩信狞笑道:“韩信,我以这一种方法将你处死,是不是没有违背皇上的誓言。”

    韩信苦笑一番,今天他总算领教了什么才叫做一手遮天的道理。

    “韩信,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委屈,可惜不会有人知道你所受的委屈。”吕后手上拿着竹片,凑到韩信的耳旁道。

    韩信闭上了眼睛,一滴热泪忍不住从他的眼眶里流了出来!他仰头长叹一声,只能看着吕后那副春风得意的模样,眼前这个女人到底还是不是人,自己对汉家天下忠心耿耿,要是他有叛逆之心,早就有实力与刘邦对抗。

    吕后拿着竹片,开始在他身上乱刺,片刻之间,血染遍了韩信身上的衣裳。

    作为韩信知己的萧丞相,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对韩信之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人一贯较谨慎,生怕得罪刘邦招来大祸。吕后召他前去问计,实际上也是对他的考验。

    萧何也知道,韩信能力太强,刘邦对韩信既忌又怕,必须除了他。是主持公道站在韩信一边,还是为了自保站在刘邦一边,这是萧何必须要作出的抉择。

    最终,萧何选择了自保。为了自保,他不得不出卖了韩信。

    还有人说,刘邦出征后,萧何负有保卫首都、保卫皇后和太子的重任,如果韩信真的谋反,长安有失,萧何负不起这个责任。所以,在真假莫辨的情况下,萧何与吕后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以断然措施除掉了韩信。

    吕后杀韩信起到两个效果:

    杀猴给鸡看,老娘连韩信这样的大功臣都敢杀,小样就更不在话下了。

    吕后杀韩信的方式让人不寒而栗。她采用了先斩后奏的方式杀了韩信并夷三族,并且刘邦默认了这样的方式。在众大臣那里产生的心理效果不下美国送给日本的两颗原子弹!它不啻向大臣们说明了吕后是有先斩后奏的权力,以后还有谁敢得罪吕后?她乘刘邦在外打仗,于是就快刀斩乱麻把韩信给处理了,顺便夷三族。等到生米煮成熟饭了,再奏报。当然吕后也不可能乱杀人,但做大臣的就都得小心翼翼了。

    吕后通过杀韩信起到了震慑群臣的效果,树立了自己的威权。

    韩信死后,刘邦问道:“韩信临死时说过什么话?”

    吕后说:“韩信说,悔恨不用蒯通的计策。”

    无疑,蒯通是诸葛亮,可惜韩信不是刘备。当一个人端了个饭碗等待别人的嗟来之食时,挨饿还是山珍海味全靠自己的造化了!韩信啊韩信,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好事自己不做,最后被诛灭三族也怪不得别人了。

    在刘邦看来,蒯通不过是一介无兵无权的辩士,即使蒯通扬言要反,也仅是痛快痛快嘴而已,杀之虽然容易,却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所以,刘邦宁杀有造反的能力却没有造反意图的韩信,也不杀有反心却没有造反资本的蒯通。

    为什么刘邦要杀韩信?

    韩信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韩信是大汉王朝第一功臣。

    韩信是汉朝第一个被杀的功臣。

    韩信总是从个人角度出发,认为刘邦如何对不起自己,而从来没有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进行换位思考。的确,他曾经三次在刘邦全军覆灭之际,将自己手中的军队交给刘邦,自己则被迫从头开始,再起炉灶。

    他在黄河流域纵横千里,百战百胜,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拒绝了项羽的拉拢,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但是,他不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刘邦用人的原则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