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话说张良在下邳隐居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有一天,张良独自一人在城中漫游,经过下邳城的沂水桥头时,迎面走来一位身着布衣的老者。

    老者走到张良的近处,一不小心,鞋子掉到了桥下。老者回头看着张良说:“小子,到下面去把鞋给我捡上来。”

    张良是六国贵胄后裔,堂堂刺杀皇帝的刺客,虽说是亡命在逃,也是年轻气盛、英雄一方的人物。听了老者的话,张良当然有些恼火,恨不得一拳打将过去。只是看在对方年老的分儿上,强忍下来,下得桥去,将鞋拾取上来。老者毫无感谢之意,伸出脚来吩咐张良道:“给我穿上。”

    张良更加愤怒了,但是既然已经把他的鞋子捡上来了,那就穿上吧,于是跪下身来,为老者将鞋穿上。老者坦然让张良为自己穿上鞋后,站起身来,微笑而去,没有留下一句话。张良大吃一惊,目送老者远去。老者走出有五百来步远,转身又走了回来,指着张良说道:“你小子还算是个识相的。五天以后的平明时分(天亮时),在这里等我。”

    此时的张良,知道老者不是一般的人,于是跪下来恭敬地施礼答道:“小子明白,谨遵吩咐!”

    五天以后的平明时分,张良如约前往,不料老者已经等在沂水桥头。老者怒斥张良说:“与老人有约,反而后到,成何道理?”说完转身离去,只丢下一句话:“五天以后早早来。”

    五天以后,张良早了一个时辰,鸡鸣时分就赶到桥头,老者又已经先到了,再次怒斥张良说:“为何还是晚到?五天后再来。”

    这样又过了五天。这次张良不敢有稍许怠慢,未到半夜就出发前往桥头等待。不久,老者也来了。老者见了张良,高兴地说:“这回就对了。”从怀中取出一个丝绸包袱递给张良说:“这里有帛书一部,读通了可以成为辅佐王者的师傅。十年以后兴事发迹,十三年后来济北相见,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话刚一说完,老者转身离去,再没有话,也从此不再出现。天亮以后,张良打开包袱,里面是一部用墨写在丝绸上的兵书,篇题是《太公兵法》。太公者,周文王、周武王的军政导师姜子牙也。姜子牙善于兵法谋略,辅佐文王行政强兵,辅佐武王灭殷兴周,被尊称为姜太公,封地就在领有济北的齐国。《太公兵法》,据说是姜太公的著作,是他一生政治军事经验的总结。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赠书教导张良的这位老者,后来被称为黄石公。黄石公的得名,源于他留给张良的那句话,“十三年后来济北相见,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据说,十三年后,张良跟随刘邦经过济北郡,果然在谷城县境内的谷城山下见到了一块黄色的石头,张良大为铭感,取下石头宝贵珍藏,奉时祭祀。张良死的时候,将这块石头放在自己的棺椁中一同埋葬,嘱咐后人,扫墓祭祀的时候,一定要供奉黄石,如同自己生前。

    黄石公与张良的故事,是司马迁采访收集的传说。司马迁不是迷信鬼神的人,但他以为人世间的怪异神奇是有的。张良本身就是一位神奇的人物,他早年刺杀秦始皇,后来辅佐刘邦平定天下,晚年超脱人世辟谷求仙,一生不同凡响,为人行事,宛若有仙人指引。司马迁以为,张良见黄石公的事,怪异是怪异,也在人间的情理变异之中,所以特别详细地记录下来。

    黄石公交付给张良的《太公兵法》,就是假托姜太公名义的古代兵书系列,至今流传于世的,有《黄石公三略》、《阴符经》和《六韬》。只要通读三部太公书,便感叹有加,张良后来辅佐刘邦平定天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的智慧谋略,正是渊源于《太公兵法》。

    矢志抗秦的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人,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