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话说回来,刘邦的这些同声气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在沛这一块小小的地盘上,有些算是有点头脸,有些则只是引车卖浆贩夫走卒之流,有些甚至没有正当职业;有些有点鸡鸣狗盗之技,有些则一无是处;有些还算人模人样,有些则污迹斑斑。总之,都不被旁人看好,甚至还受家人的闲气,包括刘邦他自己。但就是这些人,有一天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刘邦还没有做泗水亭长时,曾多次犯事,都是同乡兼好友的萧何替他挡了回去。刘邦做了泗水亭长,仍然守不住规矩,不时越轨;好在他的顶头上司是萧何,总替他在县官那里说情,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年轻时的刘邦是浪荡游侠,不为乡里所喜,泗水亭长的刘邦也完全没有循吏上进的趋向,依然是好酒好色、桀骜无礼、狂言妄为。萧何虽然看不惯他的这些行为,但以萧何之明,他也欣赏刘邦敢作敢为、有事能够担当的个性。

    他能感觉得到,刘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下能够仗气使人,深入三教九流,在身边聚集一帮铁杆儿哥们儿;上能够折节低首,远从张耳,兄事王陵。入仕为吏以来,虽然不循规矩,但却颇有影响,在沛县吏卒当中,也是忽视不得的一方人物。

    在偶然的几次同席交谈中,萧何发现刘邦表面上虽然傲慢无礼,但是内慧有肚量,哪怕在酩酊醉饮、狂言妄语中,对于有理切中的话几乎马上就能省悟,或者默然,或者陈谢请从,断然变成了另一个人。

    在众多沛县吏民人物中,萧何对刘邦是另眼相看的。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还在泗水亭长任上的刘邦去首都咸阳服徭役一年。远行久在外,有所交际往来的沛县属吏纷纷前来送行。按照惯例,大家都以三百钱封一红包赠送,刘邦打开萧何的红包,里面却整整齐齐地装了五百钱。

    秦汉时代,官吏都是按月领取工资,叫做月俸。亭长一类的基层小吏,月俸只有几百钱,多少年难得一次加薪,加十五钱就是皇帝亲自下诏书的大恩典了。人家送三百钱,已经是与工资匹敌的重礼,萧何是上司,破例送五百钱,是特别有所表示。

    这件事,刘邦终身未曾忘却,后来打下天下论功行赏时,他特别为萧何增加二千户的封邑,明言就是为了报答这二百钱,颇有些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侠风。

    除了萧何之外,刘邦的朋友中还有一个后来忠心辅佐自己的樊哙,他是个杀狗卖肉的,看来也印证了那句“仗义多皆屠狗辈”的俗语。当年大家乱哄哄起义的时候,萧何、曹参派他去接刘邦回来主事。在鸿门宴上,范增指使项庄舞剑佐酒,伺机杀死刘邦,剑锋有几次都到了刘邦的鼻子底下了。樊哙听说事情紧急,拿起盾牌,推倒项羽的卫兵,冲进大帐。

    本意呢,他是想来救刘邦,谁知道进得帐来,却见帐内波澜不惊,一派歌舞升平,倒叫他不知如何是好。项羽看见这么一个跟自己一样耿直不怕死的汉子,亦惊亦喜,赐之斗酒彘肩。在以后的战斗中,樊哙又杀敌不少,立下大功,封舞阳侯。

    关于樊哙还有不少传说呢!

    沛县有一条由北向南的泗水。相传刘邦年轻的时候就住在河的西边,那时樊哙就在此设摊卖狗肉,刘邦经常吃樊哙的狗肉不给钱,说是赊账,实际就是变相白吃。樊哙的营生本小利短,日子长了自然吃不消,不赊又拉不下面子,只好悄悄地由河西搬到河东去卖。

    一连三天刘邦吃不到狗肉,一打听才知道樊哙到了河的对面。那时的泗水很宽,平时就有一条木船,人多船小,刘邦没钱上不了船,急得口水直流,正好看到一只老鳖游来,就不顾穷命跳上鳖背到河的对面。

    这时樊哙正在集上卖狗肉,刘邦问樊哙,生意怎样,樊哙讲,三天没有发市了,狗肉存了一挑。刘邦见了就吃,说来也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