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问题,士兵的战斗力自然会下降。而刘邦的背后是富饶的关中,萧何这个后勤部长又十分得力,兵源补充和粮草供给都不是问题。这样耗下去对项羽不利。
第三,彭城受到威胁。韩信占领齐地,直接威胁项羽的老巢彭城,项羽派得力干将龙且前去阻击,却遭遇全军覆没的厄运,这件事对项羽的打击很大。《史记》中在记载这段事时说,项羽“闻龙且军破,则恐”。一向自信豁达的项羽,第一次感觉到了身后的危机。对此,项羽也做了一番努力,派武涉前去游说韩信,打算把韩信拉拢过来,结果遭到韩信拒绝。
第四,项羽对战争有些厌倦。荥阳拉锯战,项羽一直也没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且形势对他越来越不利,他的耐心受到极大挑战。在广武对峙时,项羽用刘邦父亲威胁刘邦,并要求和刘邦单挑,都表现出了一种急躁情绪。再者,项羽是个十分恋家的人,当初他不定都关中而选择回彭城,已然说明这个问题。仗打了快四年,他不想再这么无休止地拖下去了。
既是议和,肯定双方都觉得有利。既然对双方都有利,那么议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于是双方以鸿沟为界,止戈息兵:鸿沟以西归刘邦,鸿沟以东归项羽。本来这事到这也就结束了。项羽放归刘邦的父母妻子,然后撤兵。刘邦与父母妻儿团聚,洒下几行热泪,喝上几杯接风酒,也“欲引而西归”,准备回关中享清福了。没想到中间又出了幺蛾子。谁干的?张良,又是张良,怎么总是张良!
许是又想起了崤关蒙人的壮举,张良于是故伎重演,和陈平一起撺掇刘邦,说:“汉有天下大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张良当时一定是捻着胡须(如果有胡须的话),脸上洋溢着欢笑,摆出一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态势,说这番看似理由充分、理论翔实,实则不要其脸的屁话的。之乎者也拽了半天,其实也就一句话:趁项羽撤兵,咱们打他个冷不防!
刘邦一听,当即醒悟,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错过呢!这事虽说不地道,但以前也不是没干过,我这么多年被他欺负的也够可以的了,行,没问题,听你们的,接着打项羽!
这样一来事情就复杂了,可谓风云突变。鸿沟议和公平,是在双方都要遵守合约的情况下才公平。现在刘邦要单方面背约,这事就变得只对刘邦有利了:一则,项羽释放了人质,刘邦没了后顾之忧;二则,项羽撤兵,自然解除了对刘邦的围困,这是刘邦两年多来一直没有摆脱的困局。也就是说,刘邦现在既无后顾之忧,也无大兵压境的困扰;三则,项羽没想到刘邦要背约,不但没有心理准备,军事上也一点防备都没有。而且项羽行军赶路,队伍拖沓,根本不是两军对阵的态势,打起来也没有任何屏障。
项羽终于被刘邦逼到了死胡同。不知当项羽得知刘邦的追兵已到了阳夏(今河南太康)时,他是该哭呢?还是该笑呢?还是仰天长叹,对自己的人生发出总结性的慨叹:既生羽,何生邦!我怎么就遇到了这么一个不知羞耻的混蛋!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