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那么他们到了刘邦那儿,刘邦又是什么态度呢?
前面说过,韩信最初去刘邦那里,也没受到重用,又不好意思再回到项羽处,于是伤心之余,想仗剑走天涯,打算彻底做一个独行侠,可以说对仕途基本上是绝望了。可以肯定,如果不是后来萧何大力举荐,韩信的才能便永远没有展示的机会了。其当年所受的胯下之辱,也不会成为隐忍、大度的代名词,而是窝囊废的定语了。
刘邦最初也没看出韩信的特别之处,可见人才这东西并不容易被发现。项羽当初没重用韩信,并不能就此判定项羽不识人。作为一个大将军,又要带兵,又要打仗,每天的事务很多,在统揽工作之余,对人事问题不能全面顾及。
不同的是,由于萧何的推荐,刘邦最后还是认可了韩信。但刘邦也并不打算重用韩信,而是想随便给他个将军干干。结果萧何说,只给个将军职位肯定留不住韩信。刘邦的好奇心也上来了,这是何方神圣啊,于是说,那要给个大将军呢?萧何说,给大将军行,但还得有个条件,须得为韩信举行一个隆重的拜封仪式,要“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刘邦这次彻底动心,感觉萧何不像在开玩笑,于是欣然应允。
汉王对自己如此重视,还当着众人的面对自己行礼,如此威风,如此与众不同,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当此时,韩信的自尊心彻底得到了满足,积极性也被彻底激发出来,自然会心甘情愿、死心塌地地当好刘邦的马前卒。韩信后来对刘邦始终忠心耿耿,设坛拜将这件事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认可韩信,是因为刘邦信任萧何,用人不疑,这也是刘邦的一个优点。他喜欢用人才,这些被用之才又会帮他发现其他人才,从而营造出一个能让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的环境氛围。而刘邦在并不完全了解韩信的情况下,便答应萧何设坛拜将,如此屈尊迁就人才,足见其心胸之宽广,也足以说明他对人才的态度,是宁可信其有,而绝不会轻易错过的。
陈平也一样,到了刘邦那儿,待遇并不比在项羽那儿好多少,只是刘邦正值用人之际,又见陈平谈吐不凡,于是让他做都尉,和在项羽处职位是一样的。但没过多久,陈平便遭到绛侯、灌婴等人的谗言,他们对刘邦说:“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原(愿)王察之。”大概说了陈平的四大罪状:一、华而不实。长相虽美,肚子里不一定有东西;二、道德败坏。和自己的嫂子有染;三、为臣不忠。先投魏再投楚后投汉;四、品行恶劣。收受属下贿赂。总之是说陈平的人品有问题。一言以蔽之:陈平是一个见风使舵、自私自利、华而不实、有奶便是娘的贪官。
绛侯、灌婴看陈平长相不顺眼,是因为心里讨厌他,这个可以理解。其他三点却并非捕风捉影。和嫂子是否有染,史书虽没有记载,但他嫂子却是因为他而被他哥哥休了的。为臣不忠,三易其主,这个也是改变不了的事实。最要命的是受贿。受贿的事陈平自己也承认,当刘邦问他时,陈平还振振有词,说:“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我是身无分文来投奔你的,不收点礼拿什么应酬。这话有点耳熟,和如今那些贪官说的,不受贿拿什么打点上司如出一辙。没钱,当了官就可以受贿吗?刘邦没给你发俸禄吗?所以刘邦“疑之”,对他也是持怀疑态度的。
其实绛侯、灌婴的进言,也再次证明陈平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在魏王咎处,陈平也曾被人谗言,具体因为什么事,无明确记载,但总归是有事,或者得罪了什么人,最起码说明了一点:陈平没能和同事们搞好关系。
陈平唯一没有被质疑人品的,是在项羽处。根据陈平换了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