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基本可以断定:项羽在鸿门宴中根本就没想杀刘邦。唯一想杀刘邦的人是范增。不过从整个局势来看,范增是做不了项羽主的,否则一声令下,刀斧手上去把刘邦剁了就完了。但范增又不想轻易放过刘邦,于是自作主张,安排项庄舞剑。但舞剑行刺失败后,范增也基本没什么辄了,再弄别的也没啥意思了,因为项羽太不给力。项庄舞剑其实和樊哙闯宴一样,都属于吃饭过程中的一个小小意外。剩下的一切,基本都还在项羽的掌控之中。
也就是说,在整个宴会过程中,刘邦基本上是安全的。特别是在樊哙闯宴之后,刘邦完全没有必要再为安全问题多虑了。当时一起吃饭的,项羽这边有范增、项伯,后来进来项庄,不知舞完剑退下去没有。刘邦这边是有张良,人是少点,不过项伯还不能完全算项羽这边的,加上樊哙参与进来,基本就是一对一了。此时刘邦完全可以滋溜一口酒吧唧一口菜,稳稳当当地吃饱喝足,然后打个饱嗝,很礼貌、很绅士地向项羽辞行,顺便说些感谢盛情款待、下次一定给我个机会回请之类的客套话。结果这老先生做贼心虚、尿遁而逃,行为多少显得有点不光彩。
刘邦其实是不怎么想见项羽的,要不是担心项羽那爆脾气,真派大军过去把他剿了,他才不大清早颠颠儿地跑去赔不是呢。刘邦更不想留下来吃这顿饭,把事儿说清了还是早撤为妙,省得节外生枝。不过既然来了,吃饭在所难免,于是硬着头皮强忍着,可都绷到樊哙闯宴了,却怎么也绷不住了。刘邦要再坚持会儿,宴会一定会圆满结束的。可刘邦、张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敞亮、不大气,最后弄了个不欢而散,还让后人误会这场宴会有多么多么的凶险。
鸿门宴有惊无险,其实正是项羽大度的体现。项羽和刘邦的矛盾,并不是和秦朝一样的敌我矛盾,水火不容。他们毕竟都是反秦大军中的一份子,是曾经一起并肩战斗过的战友,如果不是犯了原则性错误,项羽是不想动武的。项羽现在是诸侯公认的领袖,刘邦对于他,也是诸侯的一份子,所以他一旦觉得刘邦并没有对抗他的意思,他会表现得很大度,一种上司对听话的下属所表现出来的大度。
项羽遇事有时鲁莽,好冲动,这是性格决定的,但这样人往往直率、坦诚,共起事来太守诚信,也太按套路出牌,太遵守自己的信念,这让他以后吃了不少亏。看来这人心眼太实了还真不行。
项羽是个直肠子,所以脾气火爆。而也正因为是直肠子,所以他没什么心计。他做事直来直去,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谁看不起他,他也就不把谁放在眼里。而一旦别人对他好、尊重他,他也会毫不吝惜对别人的宽厚仁慈,而且会表现得更加深入彻底。这是这种直爽之人身上极为突出的一种特性。
鸿门宴之后,刘邦的小气彰显无疑。他了解了项羽的脾气秉性,也知道项羽并不是一个十分难对付的主儿,因为他有软肋:太重义气,太容易相信别人。就像黔之驴,貌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这样的人怎么会是他刘邦的对手呢!于是在以后的岁月里,刘邦开始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也开始挨挨擦擦、荡倚冲冒,狡诈的本性表露无遗。
应该说,尽管项羽对刘邦很宽容,但刘邦在鸿门宴最后不礼貌、不讲究的表现,还是让项羽对他有了新的看法。项羽后来不想让刘邦继续留在关中,除了不想遵循楚怀王当年那个并不公道的伪命题外(这个我们以后会详细说),估计也和这次刘邦的不辞而别有关。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