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留在六国时期,其主流还是各自为政,六国君王的后人,仍然不具备秦始皇天下一统的大气魄。

    项羽虽然在秦始皇出游时,曾经说过一句“彼可取而代也”的狠话,那也只不过是对秦始皇恨到极点,随口说出的一句解气话,他想让秦始皇死,但并不想做秦始皇的位置。刘邦当时其实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最初就是想当个关中王,这对于他这个曾经的泗水亭长来说,就已是登天的造化了。只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刘邦最后才有了称帝的想法,这是有一个渐进过程的。

    项羽在政治上的最大野心,其实也就是成为像齐桓公那样的人物,做诸侯的霸主,号令天下;他裂土封侯,其实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当项羽做到了西楚霸王,应该就很满足了。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指导,他会对各个诸侯王表现仁慈,会对刘邦网开一面,只要刘邦服软、听话,他是不想灭掉刘邦的。项羽也不会想占据关中有利的地形,以巩固他未来的事业(这个我们以后会讲到),至于将来怎样,他没做过多的考虑,回家乡让父老乡亲们看看才是最主要的。

    再者,当时项羽也不具备成为秦始皇的条件。陈胜树旗,诸侯群起,这帮人最后的实力虽然赶不上项羽,但也不是吃素的。打败章邯,诸侯联军也是有功劳的,并非项羽一人之力,只是他充当了主角。所以项羽要考虑到各路诸侯的感受,这帮人反秦,无非是为了两个目的:复国和富己,也就是钱和权。这两样得不到满足,吃饱了撑的跟着你玩命啊,毕竟那时还没有什么解放全民族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理想、信念和口号。所以项羽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烧杀是立威,抢掠就是满足各位诸侯了。那些妇女财宝,并非项羽独吞了,而是“诸侯共分之”,这些战利品和土地一样,也是诸侯们需要的东西。后来田荣反楚,也不就是因为项羽没有封他为王吗!

    第三,性格因素。这个是内因。火烧咸阳,让项羽的气愤得到了发泄,这是他的性格使然。他本就是一个敢作敢当的汉子,不会过多考虑细枝末节,就像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只求吃着过瘾喝着痛快,不会去想喝多了会呕吐、吃多了胃会不舒服。

    不光是对咸阳,项羽一直喜欢屠城,我们只要看看他的征战历程就知道了。起事之初,项羽攻打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后来“沛公、项羽别攻城阳,屠之”,这个是和刘邦一起干的,不过项羽做的劲头大,当时二人都在项梁麾下,项羽属于亲信,说话有分量;章邯军投降后,饱受诸侯军侮辱奴役,起了逃跑之念,项羽在新安城“阬(坑)秦卒二十馀万人”;还有后来对付田荣,也是施行铁血政策。可见项羽屠咸阳也不是偶然的,正如楚怀王那些老臣对他的评价:“为人剽悍猾贼”,项羽本就是一个作风极其彪悍的人。

    当然我们也不能光看到项羽毁灭咸阳城,同时他也毁灭了秦朝的统治工具啊!只有彻底毁灭象征前朝的标志性建筑,才算是真正给了老百姓一个交代,秦朝的百姓不是“苦秦久矣”嘛!老百姓应该感激项羽才对,至于吃了刘邦的几个甜枣就说刘邦好的,那才是庸人,是有奶便是娘。不过话又说回来,老百姓大多都是庸人,对付庸人就要用方法,你把他们卖了,还得让他们心甘情愿为你数钱。你只有让绝大多数的庸人拥护你,你才能成为真正的统治者,那统治者不就是要比那些被统治者高明吗?没这些人你当谁的王!是为了让他们耕者有其田,为了让他们过好日子?想什么呢?是要让他们多干活、多纳税,所以对他们要哄、要骗,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贡献自己的剩余价值。这一点刘邦做到了,项羽没有做到,他也不屑那样做。

    第四,刘邦的因素。这个应该算诱因。项羽和刘邦最初有着不同的军事目标:一个北上救赵,一个进取关中,两不相干。但项羽对刘邦在关中的举动不可能一点认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