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反秦诸侯中最先进入关中的,面对金碧辉煌的咸阳宫,想到几年前看到秦始皇威风出行时的感慨,大有功成名就、天遂人愿的惬意。尽管十分不情愿,刘邦最终还是听从樊哙、张良的建议,抵制住了强烈的物质诱惑,把金银珠宝全部封存,然后大手一挥,回军灞上。
一旦忍痛割爱,刘邦接下来的表现便十分清醒了,他把关中一带有头有脸的头面人物召集起来,给他们开了个会。会上,刘邦作了重要讲话,介绍了自己是打哪儿来的,以前是干什么的,同时也介绍了自己一路闯关的光辉历程,声音几度哽咽,讲话屡屡中断。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灞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这段话虽短,但高屋建瓴、微言大义,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要解读清楚的话,也须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咱们老百姓不讲究,就像项羽学文学武一样,不求甚解即可。简言之,刘邦大概说了四方面的内容:
一是宣布政策措施。秦法太苛刻,“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老百姓连说个悄悄话的权利都没有,太不是玩意了,我来了没那么多事,就约法三章,很简单,以后你们的政治环境就轻松了;二是稳定民心。我这次来的目的,就是“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是解救你们来了,我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你们都看见了,所以请父老乡亲们放宽心,该干嘛还干嘛,卸下包袱,开动机器,轻装上阵,稳稳当当地别耽误了生产生活,从此你们就当家做主人了;三是为自己称王造势。我刘邦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我来之前,我们有个约定,按照这个约定,反秦诸侯中,谁先打进关中谁就当关中王,现在我先打进来了,毫无疑问我就是未来的关中王,也就是你们这里的父母官,所以我一定会对你们负责任的;第四,最近一段时间的打算。我现在之所以还军灞上,没住在咸阳,是因为我懂规矩,要等各路诸侯到齐了,然后再一块儿宣布任命我这个关中王,所以这段时间先不安排具体的工作,“诸吏人皆案堵如故”,维持秦朝原有的官场秩序,工作上不能断档,要保持连续性。我不搞特殊化,一切按约定来。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就是:等待。
第二、三、四条,刘邦其实都是在夸自己怎么怎么好,给老百姓打打预防针,为自己将来上任做铺垫,真正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也就是刘邦重点强调的第一条:约法三章。老百姓看的是实惠,要的是自由,才不关心你谁当关中王呢。现在好了,再也不用担心莫名其妙地被治罪了,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出气都均匀多了。
刘邦不慌不忙、侃侃而谈,一切胸有成竹,一切尽在把握。
如果说刘邦入咸阳是张弛有度、步步为营的话,那么项羽入咸阳则就简单得多、也威风得多了。他先“引兵西屠咸阳”,再杀“秦降王子婴”,然后“烧秦宫室”,最后“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一连串的动作,基本可以用烧、杀、抢、掠四个字概括,一气呵成、干净利落。从咸阳城“所过无不残破”、咸阳宫大火“三月不灭”的情势来看,项羽此次屠城基本是毁灭性的,无怪乎杜牧先生在《阿房宫赋》中大发感慨,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金碧辉煌的昔日皇城变成了漆黑的焦土,那是连草都别想再长出来了。
项羽的行为也说明了三个问题:
第一,项羽对秦国的态度是除恶务尽。项羽军事上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推翻秦朝的统治,这也是他和叔父项梁两辈人的奋斗理念。即是如此,那么杀掉秦王、烧掉皇宫就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