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没夜把脑袋别腰里里折腾不就为了有一天能灭掉秦国吗?你在这说什么助秦不助秦的屁话,找抽呢!

    见刘邦生气,郦食其倒平静了,接着说:“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你要想诛暴秦、得天下,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还洗着脚丫子,这样不礼貌,很不好。这话其实也很不好听,直接质疑刘邦的道德品行,不懂事,不懂尊重长者。可刘邦这次没有生气,赶忙起身、行礼、让座、看茶,并有模有样地喝退侍女,将适才的尴尬和没素质让两个洗脚女去独自承受了。

    刘邦不喜欢听郦食其的话,一方面是因为这老小子说话确实不受听。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刘邦不喜欢儒生。郦食其当初让骑士引荐他见刘邦时,骑士便给他介绍了这位首长的喜好:“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刘邦不但不喜欢儒生,而且看到那些带着儒生帽的,必定是一把上去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扔马桶里。平时说到儒生,刘邦嘴里从来都是骂骂咧咧的,可以说没有任何好感。

    刘邦没怎么读过书,因而对读书人有抵制情绪。这个可以理解,大多数人对自己没有或不具备的东西,不是羡慕就是恨。而且刘邦信奉的是信马由缰的处世态度,放荡不羁惯了,对儒生的循规蹈矩、之乎者也肯定没甚好感,那根本不是他喜欢的类型。也正因如此,所以刘邦知道郦食其要来,并不怎么重视,该足疗还足疗,该保健还保健,没做啥刻意的准备,见都是给你老大面子了。

    其实郦食其来前听了骑士的介绍,应该早已有了思想准备,对刘邦的态度不应该感到突然。饶是如此,真遇到那场面还是感到不自在,书生意气上来,故此“长揖不拜”,做出一番姿态,说话也带着情绪。刘邦生气也在情理之中,他绝不会容许一个小小的看门老头、还是他最不喜欢见的儒生这么和他说话的,而且还当着两个洗脚女的面。那两个洗脚女脸上但凡荡漾出一点微笑,或是脸色吓得稍稍变了颜色,都是对刘邦的莫大刺激,所以他接受不了,就想找回威严。何况那时刘邦正为打陈留着急上火呢,要不也不会搞足底按摩来缓解疲劳和压力。这也见刘邦的心胸并没有宽广到海纳百川的地步。他对那些刺耳的话照样不喜欢听。

    我们再来说说项羽。项羽给人的印象多是不听劝告,特别是不听谋士范增的话,让这个七旬老人很伤心。不过项羽听也好不听也罢,他们二人之间始终都没有产生过什么太大的冲突,也没掀起什么大的波澜,最多就是项羽不听,范增恨铁不成钢地嘟囔几句。最典型的就是鸿门宴。

    范增见刘邦有坐大的意思,建议项羽除掉隐患,“急击勿失”。按照范增的想法,鸿门宴就是刘邦的坟墓。而项羽却被季父项伯迷惑,不打算对刘邦下手。那么,鸿门宴对项羽来说,实则就是给刘邦一个亲近领导的机会。

    鸿门宴有阴谋,但并不是人们想的那样杀机四伏,项庄舞剑应该是个偶然的小插曲,项羽的本意并非要取刘邦的性命,而是要取刘邦的心,让刘邦顺从自己,和其他诸侯一样,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不要有什么其他想法。这招其实现在领导也经常用,为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领导设宴款待,席间嘘寒问暖,下属一般都会情绪激动,心底热流涌动,会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干,和领导保持高度一致。

    但项羽无疑把问题想简单了,把刘邦想简单了,也想纯洁了。现在的刘邦,心里并不认为项羽是自己的领导,他并不认为自己比项羽差,相反,还有那么一点点觉得自己比项羽强,因为他是打入秦国都城的第一人。刘邦之所以还对项羽唯唯诺诺,只是迫于项羽的淫威而已,也就是说刘邦心里对项羽并不服气。在这种情况下,光凭一顿饭,项羽就想将刘邦收于自己麾下就有难度了。

    席间,范增曾“数目项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