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成这个样子,眼含热泪,心如刀绞,被儿子袁谭,谋士郭图等人强扶上战马,随身只有未散的八百余骑,冲出了曹军的前后围堵,一路仓皇,奔阳武、穿延津、走白马、渡黄河,直到黎阳,方才如梦初醒!
袁军主帅弃军而逃,庞大的部队谁还愿意抵抗?近八万士兵放下了武器,在等待胜利者收编安抚。
此战曹军发了大财,袁绍逃的匆忙,事先没做任何计划,曹军缴获辎重财物巨亿,兵甲车仗成山,图书珍宝无数,就连袁绍中军最机密之文书档案也全数丢给了曹军。
袁军档案文书中,查得许都及曹操军中与袁绍秘密联系的大量书信,左右建议曹操交由校检,按图索骥,追根求源,一网打尽,曹操这次学了回光武风范,责令谁也不准翻看,当场一焚了之。
众人不解,曹操此时显得极为通情达理,宽宏大量,向大家解释说:“当时袁绍之强大,我自己犹不能保全,何况一般官吏军士呢?”
曹军威名远扬,曹操仁播四方,袁绍的冀州诸多郡城表示坚决拥护中央,愿意主动归降曹操。
那曹操就如此大仁大义?在曹操处理袁军八万俘虏的问题上,马上就会昭示出来,第一个需要面对的战俘,便是没能随袁绍一同逃掉的沮授。
沮授由于其位已不在中枢,没能逃过黄河,被曹军抓住时口中大呼:“沮授不是投降的,是被军所捕!”
其实曹操与沮授原是旧友,对沮授之才仰慕已久,劝沮授归顺可谓苦口婆心:“分别之后,音信断绝,没想君今日被擒,天幸我们二人殊途同归啊!”
沮授没认为做了战俘是自己的责任:“是袁冀州失策,盲目北进,沮授才智受困,力有不逮。才被你擒也!”
曹操表示了理解:“袁本初本来无谋,不用君计,才至军败;方今丧乱过纪,国家未定,我愿意与君共同治理天下。”
沮授却根本没有投降的打算:“我叔父、母亲、弟弟之性命现都掌握在袁氏手里,若公还念旧情,尚存人性,请赐我速死,沮授以死为福。”
曹操见难夺其志,不由感叹:“我若早得君助,平天下不足虑也!”却还是不舍得杀掉沮授,并且给予优厚待遇,养在军中,只盼时间与真情能对沮授有所感化。
至于后来沮授软硬不吃,一再欲逃归袁绍,曹操无奈之下,只得对其施与死刑,以全其志,那已是后话了。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