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发家史

    补续一段袁绍的发家史就不能不先说说公孙瓒,说公孙瓒又不能不先说说幽州牧刘虞,当时的人们都知道,刘虞是个好同志。首先是作风过得硬:

    1.坚定的政治素质。极为忠于东汉皇朝,不谋私利,几次被人劝进当皇帝都不干;

    2.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身为一州之长,却整天穿得像个要饭的,破衣烂衫,连鞋都得用麻绳绑在脚上才不至于掉下来,并且是粗茶淡饭,不过节连肉星都见不到,所以史载:敝衣绳履,食无兼肉。

    3.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守边数年,邻近的几个小国没有敢犯境的,天下都闹黄巾,唯独他那个幽州闹不起来,光接受邻州的难民就达百万余口。倒不是说他打仗多厉害,主要是善于利用他人灵活多样的战术。

    公孙瓒就是他在朝廷派兵征乌桓时发现的一个将才,被他留在了幽州任骑都尉,率领幽州的部队,对外族作战打出了威风。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使外敌闻风丧胆,支援内地的平黄巾战争又是所向披靡,破敌三十万,俘虏七万余,公孙瓒因此被官拜奋武将军,封蓟侯。

    董卓之乱后期,公孙瓒受袁术明请,袁绍暗邀,攻入韩馥的冀州,一路凯歌,逼得韩馥让位于袁绍,从此刘虞便渐感公孙瓒不服节制了,挑着个幽州刺史的衔,竟然委任了冀、兖、青三大州的刺史,那他这个幽州牧还算个干啥的?

    公孙瓒的兵一贯喜欢抢老百姓,对此刘虞大为不满,可公孙瓒照样我行我素,刘虞也毫无办法。终于有一件事成了二人火并的导火索:

    刘虞的儿子刘和在皇帝那里为侍中,皇帝东归前暗派他回幽州带兵接驾,谁知走到南阳被袁术给扣住了,写了封信,让刘虞派几千部队来同刘和一起西去迎驾,公孙瓒了解袁术的为人,劝刘虞别上袁术的当:那家伙从来就说话不算数的!

    但刘虞救子心切,没听公孙瓒的,还从公孙瓒部下硬调了几千骑兵去接刘和,公孙瓒大为不满,索性暗递话给袁术:别放那小子。结果导致骑兵让袁术给收编了,儿子还照样关在袁术那里。

    万幸刘和从袁术手里逃了出来,谁知走到袁绍防地时正赶上袁绍与公孙瓒翻脸开战,刘和又被袁绍给扣起来了。公孙瓒却不管州牧的少爷在袁绍手里,对袁绍照样穷追猛打,差点没把袁绍给灭在冀州,刘虞对公孙瓒彻底寒心了。

    正好公孙瓒兵败界桥,退回幽州蓟城,重整旗鼓,欲待再战,刘虞却对战胜袁绍没有了信心,坚持不让公孙瓒私自用兵,这时候的公孙瓒又岂肯听刘虞的?照样提兵南下,与袁绍战渤海、争青州,一场马拉松战争打了二年有余。

    后来双方的粮食吃完,就去抢老百姓,老百姓抢得无可抢了,就只有去荒地挖野菜充饥,最后直到搜刮得田野里连青草也没一根了,这仗才实在打不下去了,双方默契退兵,青州让给了袁绍。

    刘虞再也无法容忍公孙瓒的穷兵黩武了,就卡住了公孙瓒部队的军粮不予供应,公孙瓒干脆纵兵去百姓那里去抢,本国的抢干净了就出境到国外去抢,刘虞在皇帝那里告公孙瓒纵兵为匪;公孙瓒就去告刘虞有意饿死三军。

    这时候的皇帝自己都饿着肚子呢,哪会管得了这种闲事?

    刘虞一看中央指望不上了,就自己集结了十万杂牌部队,准备除掉公孙瓒,公孙瓒的兵正好都去抢粮了,老窝蓟城仅剩了亲兵卫士数百人,根本就无法守城,只好从东城挖地道准备溜出城去。

    刘虞的部队趁机攻进了蓟城,哪知人虽多却不大会打仗,巷战中打得甚是辛苦,有人建议顺风放火烧了公孙瓒的那点兵,刘虞一看四周全是民房,那哪儿行?要以民为本么,怎能纵火烧民房?

    孙瓒也发觉了刘虞的这一弱点,就带人偷绕到上风头,放起了大火。刘虞的十万大军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