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9)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2月7日,早晨3点钟,邓肯号的锅炉隆隆响起了,水手转动辘轳,船锚随着吊起来,离开那小港的沙底,回到锚架上,螺桨开始转动,游船又入海了。8点钟,乘客们登上了甲板,阿姆斯特丹岛已经在天边的云雾中渐渐消失了。这是沿37度旅行的最后一次停泊,距大洋洲海岸还有1620公里了,只要西风能维持10天,只要在海上没有什么意外,邓肯号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了。

    玛丽小姐和弟弟罗伯尔看到海上怒涛,心里不免有些感触,这些波涛或许是格兰特船在失事前几天冲破过的呀,也许就在这里,格兰特船被打坏了,船员失踪了,只有父亲自己和印度洋上的风暴作斗争,结果被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拖向遥远的海岸。船长在海图上画出各股海流的流向给那少女看。其中一股——印度洋的横贯海流,势力强大,向大洋洲流去,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因此,也许不列颠尼亚号桅杆被打断了,舵失调了,也就是说,在海和天的暴力之前完全解除了武装,只有随着这海流向前面的海岸奔去,结果撞得"粉身碎骨"。

    然而,这里有个问题。据商船日报记载,格兰特船长的最后消息是1862年5月30日自卡亚俄发出的,怎么不列颠尼亚号离开秘鲁海岸只8天,6月7日便进入印度洋了呢?巴加内尔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合理的答复,就是最好持相反观点的人也不可能反对。

    那是12月12日的晚上,离开阿姆斯特丹岛已6天了。哥利纳帆夫妇、格兰特姐弟、少校、船长都在楼舱里闲扯。和往常一样,不列颠尼亚号是全体人员唯一的心事。正在谈的时候,提出了上述问题,这一提,大家仿佛往头上泼了一盆冰水。

    巴加内尔猛不防爵士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立刻把头抬起来。然后,一声不响地去找那个文件。他回来的时候,只耸了耸肩,仿佛一个人被一个"无所谓的小问题"难住了似的。

    "你耸肩,我亲爱的学者,那就是说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出现差错了,既然如此,你总得有个答复吧。"爵士说。

    "不要急,"地理学家说,"我先向船长请教个问题。"

    "你说吧,巴加内尔先生,"船长说。

    "一只快艇能不能在一个月内穿过从美洲到大洋洲的太平洋?"

    "可以的,如果以每天110公里的速度航行。"

    "是最快速度吗?"

    "不是,快帆船的速度比这还要快得多。"

    "那么,好了!"地理学家又说,"文件上的6月7日几个字空隙比较大,它是不是真的6月7日呢?!假如海水把7字前面的一个字侵蚀掉了,原来是6月17日或者6月27日,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对呀!"海伦夫人回答,"从5月31日到6月27日……"

    "不列颠尼亚号有足够的时间穿越太平洋到达印度洋上!"

    大家都十分满意地接受了博学的地理学者的解释。"又弄明白了一点!"爵士说,"还多亏了我们这位朋友的协助。现在,我们只有到大洋洲,在西海岸上寻访格兰特船长的踪迹了。"

    "是不是一定在西海岸呢?"门格尔问道。

    "是呀,船长说的对,文件中没有任何迹象说明失事的船只在西海岸而不在东海岸。因此,我们寻访目标应放在37度纬线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