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号召知青上山下乡。(实际上在当年12月22日发表)当时的人怕毛主席指示一旦发表,不下乡就是不听毛主席的话,于是,有路子的干部子弟匆忙找路子去当兵。务必赶在12月26日之前参军。

    1968年冬北京大批知青下乡,到了1969年秋天北京的知青基本走光了。沈卫国在1968年去了山西农村,杨建国、徐小欢1969年去了北大荒,邢晓南1969年冬天去当了兵,郭赤婴当兵不成,暂俟学堂。当时,中学里实行“军管”、“军训”,气氛压抑。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更是备受歧视。1969年国庆二十周年大典的庆祝活动,72中校方就以“出身问题”为由,不许沈原、郭赤婴、王燕、李瑞明、刘宪宪等人参加。气愤之余,竟又使人欣慰——正可以借此远避冷森森的校园。

    北京的地面上,在饱经了破“四旧”的席卷之后,依然保留着不少亲切动人的事物。小吃还是可以择着样儿地吃,而且味美价廉。泡会儿澡堂子,也可收到“脱胎换骨”的功效。北海里面还是有许多清净可寻的;而邀上几个知心朋友去紫禁城里读读那些“万寿无疆赋”,更是别有一番妙处。

    对于出去玩,大家曾有一番辩论,李瑞明是“山水派”,主张到大自然中体验野趣;沈原是“楼阁派”,主张逛名胜古迹。平时放了学,大家就钻到一个人家里,关起门打牌、侃山。当时,正时髦旧体诗,一本王力《诗词格律》在大家手中传来传去。于是,有了空就在一起凑歪诗,都是些打油诗、顺口溜。

    那时,北海仿膳饭庄开在北海公园的南门,紧挨售票房。郭赤婴等人就结队去仿膳喝啤酒。当时曾有打油诗为证:“辣椒茶叶花椒酒,抢完花生争佛手。”前一句,讲有人离桌,另外一个偷将辣椒放入他的茶中。椒酒不是古人所谓椒酒,而是将花椒放入别人的啤酒中。后一句所讲的“争佛手”,在当时是很便宜的一种小吃,面皮卷肉放入油中炸制而成。这样在饭桌上对句,能够对四五轮。因为有情节,所以至今能够记起。

    72中这几个同学家中几乎都有“历史问题”,有的是共产党里的问题,有的是所谓的历史问题。王长华的父亲1948年复旦毕业,当时大学毕业即失业。其伯父是国防部二厅国民党将军,为王父在国民党军队中找了个职位,并封了个上校。当时,国民党已开始安排在大陆撤退,王父正与其母恋爱,母亲不愿去台湾,其父就留下了。解放后,其父虽然是“空头上校”,但仍被视为反动军官,20年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当时,因家中受冲击王长华心情苦闷,不免颠三倒四。沈原开玩笑说他是“女娲转世”。一次对句,王长华说:“五彩祥云托女娲。”郭赤婴对:“遍天豪气贯长华。”沈原续对:“初学仗义复旦府,”郭赤婴说最后句:“党国便是寡人家。”王长华气得脸发青。当时,大家都忙劝他,赔不是,因为当时他特别苦闷。郭赤婴宽慰他讲:“大家爸爸不管是哪个党的,反正都有问题,都一样!”

    1971年,70届诸人都面临下乡插队。沈原等人被分配到北京房山贾峪口插队。郭赤婴先去了一年宁夏,后又回到牛栏山插队。王燕在房山坨里当铁道兵,仍然不轻松,整日在野外施工。王燕是这个圈子里第一个开始认真写诗的,1970年正经地写了几首诗,圈子里的人读后都受到触动。

    七律(王燕)

    男儿立志国为家,耻向孟尝弹锴铗。

    难与齐躯夷羿射,却来并讨共工伐。

    搏回浑沌惜盘古,锻得吴钩鉴女娲。

    先砌彩石铺碧落,再削鳌骨正中华。

    受到王燕的影响,李玉明、郭赤婴也开始正式写诗。

    分配到顺义牛栏山公社的知青,平均每7-8名在一个生产队。当地种玉米、高粱、小麦、大麦,有个别生产队每年还种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