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革”中,大量老干部、知识分子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几无人幸免。加上文字狱,许多过去写旧体诗的人们为了避祸干脆搁笔。偶尔落笔也只在亲友之间交流,绝不轻易示人。尽管如此,“文革”结束后,这些藏之箧底的诗词汇集起来,仍然达到了相当数量。因为这部分诗词出于痛苦的年代,极少应酬、唱和与附庸风雅的作品,所以作品比较真诚、质朴,非浮泛之作。
剧作家吴祖光,“文革”运动一开始即被隔离审查。他刚刚从流放地北大荒回来,又被带走,留下妻子儿女。后来,其妻新凤霞也去了干校,子女去了兵团,一家人四分五裂。吴祖光在团泊洼“五七干校”,写下《枕下诗》集,记述当时的思念家人的心情。
又是春来绿柳丝,花开陌上雁归时。
栖遥萌眼思亲泪,一见家书便似痴。
春光浩荡好咏诗,绿遍天涯两地知。
看取团圆终有日,安排重过少年时。
因为当时运动造成一家人天各一方的情况非常普遍。这类思乡之情在当时的诗词中多有反映,如舒芜在湖北咸宁“五七干校”的《晚凉杂咏五首》。写的是同一题材:
历纸明朝又立秋,年华无语水东流;
珠帘残夜峨眉月,待到团圆是白头。
碧血朱颜惹梦多,今宵不看鹊填河。
劳尘满面如霜鬓,七载人间忍泪过。
在遭逢内乱,家破人亡,被驱赶至“五七干校”进行改造,阅尽兴亡之后的诗人,所发之声大致凄楚苍凉。这些思乡之作是其中一小部分,但记录下了当时人们的真实思想感情。
“文革”的政治运动将一代知识分子、干部卷入斗争漩涡,历尽磨难。反映批斗经历,成为“文革”地下诗作的重要内容。经历浩劫,蒙受屈辱,却使诗人们风骨更加倔傲,不屈不挠。
读姚某《评〈海瑞罢官〉》文,生吊吴晗用鲁迅先生原韵
李晴 1965
鲠介书生气,森严论战场。
又成刀下醢,掩卷一彷徨。
李晴在“文革”中身陷囹圄达8年。江青倒台后方出狱。吴晗于1968年12月10日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七绝
廖沫沙
书生自喜投文网,高士如今爱折腰。
扭臂栽头喷气舞,满场争看斗风骚。
廖沫沙为“三家村”黑帮之一。1966年冬至1967年底,他同吴晗、邓拓被拉到工厂、农村批斗。一天斗二三场,天天不断,斗了一年多。吴、邓死于迫害,廖沫沙得以幸存。此诗即作于1967年7月至8月的批斗会上。
高汉(1926-)原名陈汉皋,浙江天台人。早年参加革命,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创作室工作。“文革”中曾被关押八年。单身牢房异常孤寂,如同独处沙漠之中,一天晚上,他听见铁窗外传来蛙鸣,仿佛听见天乐一般的悦耳,可惜到了第二天夜里,蛙声再也没有响起。他有感写下“听蛙”二首。
昨宵蛙鼓小窗前,一夜乡心不忍眠。
最是江南好风景,碧秧如剪雨如烟。
今宵何处觅歌喉,敢是已因“反动”揪。
但愿蛙邦无“左”派,隔墙击鼓舞孤囚。
在“文革”运动中,诗人们遇到了许多“史无前例”的事情,他们也用笔记述了这种独特境遇和经历。
七律·兰叶
李汝伦
窗外有玉兰树一株高达十米,因武斗流弹穿过,叶飘入窗,落案上,似有所诉。为八句志之,时在八月之望。
流弹飞来过小庭,几枚兰叶入窗轻。
非关病老和秋令,却带伤残共血腥。
无用书生难辟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