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是古老的说唱文学,属于民间叙事诗的一种。
“史诗”一词是外来语,最初来自于希腊文,原意是“谈话”、“平话”或“故事”,后来才和叙述英雄冒险故事的韵文作品联系起来,称之为“史诗”。在古代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年)所留下的片断论述中,虽提到荷马的诗,但未称之为史诗。古希腊的另一位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大概是第一个提到“史诗”的学者。不过,他对“史诗”一词的运用并不普遍,只是从他的对话录能了解“史诗”这个词,在希腊最迟公元前4世纪便已出现。正式而广泛地使用这个词,开始于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与文艺理论家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的《诗学》。他在这一著作中所说的史诗,明确指的就是荷马史诗。《诗学》在西方学术史上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以后,历代学者都沿用了《诗学》中的史诗概念,指的都是那种表现古代英雄业绩的长篇故事诗。
史诗最初产生于民间。文人的作品,都必须向民间吸取营养,包括题材和形式。欧洲从希腊罗马时期一直到文艺复兴,都有著名诗人摹仿荷马史诗进行创作,说明很长一个时期史诗这种体裁,曾经在欧洲流行。
我国对本土史诗的注意,萌发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族学。对“史诗”概念的具体运用,开始于本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从本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我国史诗研究的长足进展,我国学者在吸收西方史诗概念的基础上,又结合本国情况,对“史诗”的含义作了新的理解和补充。因为中国除了有类似于荷马史诗的作品之外,还有一种表现人类祖先创造世界与创造人类,反映远古社会发展情况和远古人类对宇宙世界、人世间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探索的长篇作品,属于创世纪性质,一般称其为创世史诗。按社会发展形态看,这是人类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口头文学,具有无可取代的文化史价值。这类史诗是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中必诵的经典,集中出现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我们把那种叙述古代英雄武功的长篇说唱体作品称为英雄史诗,它们表现民族形成过程中族与族之间的战争,有的吟颂正义战胜邪恶,反映了人民渴求由分散到统一的愿望。
英雄史诗,被誉为划时代的古典文学形式,是人类文化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精神文化的高峰,是人民伟大的创造。它们是民族的骄傲,又是世界人民共有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伴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是特定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知识总汇,反映了错综复杂的社会斗争,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这是人民在文化领域中竖起的一座丰碑,作为历史转折的标志——里程碑,具有承前启后的、不可取代的、伟大的历史作用。
社会的转折期,是动荡的时期,又是变革的时期,不但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同时,由于人们在精神生活上有新的追求和创造,在意识形态和文学艺术上也必然产生飞跃的巨变,这便是英雄史诗产生的社会基础。史诗在历史的变动关头,给人以激荡、鼓舞、力量和信心。史诗是在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不但在内容上比其它体裁的作品远为深广,在形式上也是气魄宏伟的,可以说是集口头文学之大成。其中的主人公所以被称为民族英雄,乃因为他们是新兴阶级的代表,或新兴的奴隶主,或新兴的封建领主。一般有历史事件为依据,在此基础上加以概括、想象、虚构和夸张。这类作品是世世代代集众人智慧的集体创造,经过知识分子的整理加工,由口头到书面,才成为定型本。其间有漫长的过程。我们通常所知的某些世界史诗名著,严格说,应该是半口头半书面的文学。
本书旨在向海内外广大读者介绍我国少数民族有代表性的英雄史诗,以便大家真正理解英雄史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