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把笔一掷,叹道:“不写了。如今天下,周朝衰亡,礼崩乐坏,仁义不彰,不是麒麟出现之时啊,所以麒麟被打死了……唉,生不逢时啊,吾道完矣!”
阳春三月,天气晴和,早晨,从曲阜浩浩荡荡地走出了一队盛大的狩猎队伍,仪仗队之后,是鲁哀公的龙辇,后面是身着猎服,骑在骏马上的季相国以及叔孙氏、孟孙氏等三桓大夫,再后是文武百官的车骑,压阵的是宫廷禁卫军及三桓的家将甲士……
这是鲁国一年一度隆重的狩猎盛事。
狩猎大军正向大野(今山东省巨野县内)缓缓而去。
春天是狩猎的大好时机,因为经过秋霜雪冻之后,春暖花开,万虫复出,于是岩洞里,树洞中的各种动物都出来找食,所以围猎的收获最大。
大野是王宫的御猎地,那儿丘林开阔,山岗坡缓,便于马跑车行,非常适合王官贵族上山。守山人在那儿有目的地放生各种野兽动物,所以每次去打猎,都能满载而归。
狩猎大军到达时,山官虞人躬腰过来向鲁哀公和季相国等叩拜后说:“今年天暖得早,各种野兽动物都出窝了,主公和大人们进山后必能尽关。”
鲁哀公大喜,当即下令进山。果然,山林里野兔成群,麇鹿奔跑,树上鹰鸟飞翔,松鼠跳跃,让人兴奋,让人欢叫。他们于是兵分三路,对其中的一座猎山进行了合围。不到两个时辰,便射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捕获了鹿、兔、野猪、獾、獐……
晚上就宿于猎山附近的行宫。
傍晚,在行宫前面场子上,君臣围坐在篝火旁,把烧烤的野味祭天地后,便分享了起来。
三天后,已经丰收了不少猎物的狩猎大军,正准备出发回宫,忽然听见不远处传来了喊声:
“请哀公及相国等一等,我们猎到了一样异兽。”
季相国喊道:“快抬过来。”
原来,是季相国的车夫钮商射到了一头怪兽,正和山官虞人等抬了过来。
鲁哀公和季相子等凑近一看:
“天哪!麈(獐)身、牛尾、狼额、马蹄……非牛非马,非狼非虎,何物也?”季相国惊呼。
鲁哀公看了看,说:“也许是个瑞物,待抬到孔子学堂去,大小圣人们必能识别。”
季相国听了心里老大不快,这个鲁君心里只有孔子,哼,我不用他们,让他们空有才,你又奈我何?我不但要闲老孔子,也要闲老他的弟子们。
站在一旁的三桓之一的叔孙州仇,看在眼里,心想就去考考那些大小圣人吧,便说:
“好吧,就抬到杏坛去,找孔夫子识别识别。”
孔子大病初愈,正在杏坛书斋里写《春秋》,子夏在一旁协助。
子夏思维敏捷,看问题聪慧不泥,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请教老师,是孔子整理六经的得力助手。
他说:“老师,仁与礼,是仁在先,还是礼在先?”
孔子放下笔,抬起头,慈祥地笑着反问他:“你说呢?”
“老师,应该是仁在前,礼在后对吗?”
“说得对,仁足内核,礼只是一种仪,有了仁,才有礼的应运而生。”
孔子赞叹地说:“子夏啊,你的学问做得很活,很有启发性,不愧是我的好弟子。”
“谢老师夸奖。”子夏也高兴地笑了。
师生二人正亲切地交谈着,忽听学堂外人声嘈杂,两人正奇怪着,子贡进来对孔子说:
“老师,季相国的人打到了一只异兽,国君让人抬到门外,请您鉴定呢。国君也来了。”
“啊,快去看看。”
孔子在子贡、子夏等的搀扶下到了杏坛篱院外,果然见一大堆人围在哪儿,孔子忙趋步上前向国君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