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并非不能并存。中国可能会发现,对全球特别是美国原料和市场等的需求能够满足其作为民族国家的国家利益,以争取在付出同等代价后能比其他国家拥有更多的权力。即使出现某些意料之外的转折,未来30年中国能够在不让渡更多权力的情况下在开放的市场上不断发展繁荣,这也并不意味着中国就会成为美国的对手,不意味着中美关系就会走向对抗。而中国超越美国也不一定就意味着美国发展繁荣的终结。事实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在战争中遭到严重削弱的英国仍然保持了繁荣,即使不再是全球霸主,也在世界上享有相当高的地位。
美国仍然拥有丰富的资本和文化资源。中国要想拥有与美国相当的财富和自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两国融合的力量比任何一方单独的力量都要强大。长期以来世界在美国经济拉动下实现的繁荣,也不是2008年和2009年这样的经济危机所能够终结的。
当然,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可能也会遭遇突如其来的变故。如果说过去几十年的历史发展教会了我们什么,那就是要准备好随时应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例如苏联解体和“9·11”恐怖袭击事件,它们都在突然间震惊了世界。尽管从现在来看,中国的崛起是一个较为确定的事实,但未来仍然有可能发生一些巨大的转折。尽管中美两国经济的融合对当今世界极为重要,但面对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各种压力,这种融合也可能会遭到削弱甚至被终结。环境或地缘政治因素同样也可能改变中美融合的发展轨迹,其改变方式难以预料,但至少我们应该考虑到这种可能。
为了维护中美融合的发展,促进未来世界的稳定与繁荣,中美两国都需要考虑作出一些根本性的改变。目前,美国第七舰队部分部署在太平洋地区,借口保卫中国的台湾,维持和平。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即中国的台湾是否需要美国的保护,特别是在台湾和中国大陆的经济联系不断深入、两岸关系日趋紧密的情况下。尽管密切的金融关系并不能阻止武装冲突的发生,但无论对于中国大陆还是对于台湾来说,武装冲突一旦爆发,其所付出的代价都要比以往大得多。关于中日关系,尽管两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敌对,但现在日本财富的增长日益依赖于中国对其高端设备的需求。两国相互之间虽然没有多深的感情,但联系还是日趋紧密。在上述背景下,美国舰队在这一地区的继续存在就可能被中方视为敌对甚至是不必要的挑衅行为,类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所面临的形势。
中美两国政府都继续制定自己国内的经济政策。双方在谈到利率、币值和预算等问题时,都认为各自在这些问题上享有不容侵犯的主权。但是,中国外汇储备中持有大量的美国资产,中国购买美国国债也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两国之间的资本流动关系到各自的国内平衡,在此背景下,如果双方能够共同制定经济政策,结果可能会更有利。好在现在双方正在进行对话,但是,美联储的官员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官员坐在一起讨论利率问题与双方共同制定经济政策是不同的。也许共同制定经济政策现在对双方来说都是难以置信的,但这可能很快成为中美经济融合的需求。
其他可能的转变也同样重要。美国企业和政府与其把注意力放在保护知识产权上,倒不如集中精力抓创新,进入中国市场;美国人与其总是试图保护自己的技术秘密,倒不如接受技术几乎不可能被垄断的事实,明白创新才是唯一的优势,抢占中国市场,这对双方都有利。其中包括允许中国在具备购买力的情况下收购境况不佳的美国公司。当然,中国也应该采取类似的做法,不要为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企业收购中国企业制造障碍。
最后,还有一个迫切的问题,即环境问题。中美两国目前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意味着近期内环境问题还将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