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逐渐融合为一股巨大的力量,两个国家已经不是两个单体,而是“中美国”。在他们看来,“中美国”是一个这样的地方:它拥有全世界13%的土地,生活着占世界1/4的人口,有着世界1/3的经济产出。此外,在过去的5年中,“中美国”占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60%。它们之间是共生的关系。东方的“中美国人”是储蓄者,而西方的“中美国人”是消费者;东方的“中美国人”是生产者,而西方的“中美国人”是服务者;东方的“中美国人”从事出口活动,而西方的“中美国人”则进口货物;东方的“中美国人”积累了财富,而西方的“中美国人”却出现了赤字,他们用美元发行债券,然后出售给东方的“中美国人”。当东西双方走到一起时,两者就成了一个互补的整体。

    虽然尼尔·弗格森与莫里茨·苏拉里克提出的“中美国”受到人们关注,但是他们对这一名词的解释过于简单化了。“中美国”不只是一方储蓄,另一方消费,也不只是一方出口,另一方进口。“中美国”所代表的含义应该更加复杂,两个独立的大国融合在一个体系之中远没有所说的那么简单。然而,无论学者们如何描述“中美国”,他们所表达的思想都是两个大国形成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系统,这足以令两国民众感到耳目一新。这一提法,从正面说是充满想象力的,从负面说则有些荒谬。两国的边界依然存在,而且精神上的边界要比实际的边界更加重要。

    随着中国和美国之间利益的彼此交织,“中美国”这一说法逐渐从多个方面得到肯定,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虽然也有很多的一致性,但是每个国家都是为了本国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如国际性组织(如联合国)都是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盟也是在各个成员国保持其基本的国家权力的基础上成立的。因此,随着“中美国”的逐渐形成,反对的声音会越来越大,或者说,自2007年至今,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对对方的不信任和不满情绪随处可见。由于很少有人意识到“中美国”的存在,双方的不满情绪还是会借助传统的方式进行疏导,这就意味着民族主义和政治手段要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民族主义和政治手段在中国筹备2008年奥运会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奥运会是中国政府举办的盛大体育赛事,它被当成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其发展态势的平台。北京奥运会成了一个让中国和美国都感到紧张和焦虑的事件。奥运会举办时,全球性经济危机尚未袭卷全球,但已经显露出一丝迹象。在表面平静的背后,全球金融系统暗藏着危机。终于,经济危机在奥运会结束不久便爆发了。正如事态发展所表现出的那样,北京奥运会成了“中美国”发展到某一阶段的最高峰,之后到来的便是残酷的经济危机。中美关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两个大国的融合是帮助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深渊的唯一途径。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