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出跃经》

    八世间法

    此是非颠倒的世间并非到处都是玫瑰,也非尽是荆棘。玫瑰花柔软、美丽、芳香,但是,使其得以生长的茎却布满了毛刺。玫瑰就是玫瑰,毛刺就是毛刺。因为玫瑰.人们就不多管毛刺,也没有人因为毛刺而轻视玫瑰。

    就乐观主义者而言,这个世界是绝对是美好。就悲观主义者而言.这个世界完全是痛苦。但是,对于一个真实主义者来说,既不是绝对的美好,也不是完全的痛苦。从现实出发,这个世界充满了美丽的玫瑰和尖尖的毛刺。

    聪明之人不会陶醉于玫瑰花的美丽,而是如实地认识它。明白了荆棘的本性,他将正确对待它,从而谨慎小心,不受其伤害。

    如问钟摆不停地左右摇晃,四对顺逆之法充满了这个世界。每一个人在此生命之流中都不得不面对它们。

    它们是利(labha)衰(alabha),称(pasamsa)讥(ninda),誉(yasa)毁(ayasa),乐(sukha)苦(dukkha)。

    利和衰

    作为一惯例,商人总有得有失。获得了利益或利润则心情舒畅,这是人之常情。就其本身而言,这并不错。这些正当的或非正当的利益给予一般人追求的快乐。如果没有这些快乐的时刻,即使是短暂的,生命将失去生存的价值。在这个竞争激烈,秩序混乱的世界中,人们很少享受得到真正使其心情快乐的幸福了。不过,这样的幸福,虽然是物质方面的,也有利于人们的健康和长寿。

    问题就出现在亏损时。一个人能微笑地接受盈利,但不是损失。当有些人难以承受亏损时,常常导致精神崩溃,有时甚至自杀。正是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人们应该表现出道德勇气,保持心态平衡。在与生活相抗争中,每一个人都有曲折的起伏。一个人应特别准备好吃亏,这样,失望就会随之减少。

    当东西被偷,一个人很自然地会感到伤心。但是,伤心不能使人找回丢失的东西。他应这么想,有人由此而获得了利益。虽然说是非正当的,希望他幸福快乐!

    或者,一个人可以这样安慰自己:“只不过是一点点损失。”他或者可以以更高的哲学态度来看待这件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被叫做我或我所。”

    在佛陀时代,曾有一位女士以饭食布施舍利弗尊者和其他僧人。当她正在供养僧众时,有人给她送来一张纸条,上面说,她的丈夫和她儿子在前往解决纷争的途中遭到袭击而被杀害。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平静地把纸条放进腰间的口袋里,继续为僧人添菜加饭,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另有一位妇女,拿着一瓶酥油来供养僧众,不小心跌倒在地,摔破了油瓶。舍利弗尊者想,这位妇女肯定会因酥油的丢失而伤心,便安慰她说,一切可能损坏的东西终究会损坏。这位富有智慧的妇女平心静气地说:“智者,这样的丢失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我刚才收到消息说,我的丈夫和孩子被人谋害了。我把写着这消息的纸条放在口袋里,抑制住自已的悲伤。虽然我失去了亲人,但我还是前来供养诸位尊者。”

    这些妇女表现出来的勇敢气概,应该得到高度赞赏。

    有一次,佛陀在一个村庄里乞食。由于魔王的作祟,佛陀没有讨到一口饭食。当魔王带着讥讽的口吻问佛陀是否饥饿时,佛陀安祥地解释了从烦恼中解脱之人的精神状态,回答道:“噢,我们没有烦恼,我们幸福快乐。我们将是喜悦的享用者,犹如光音天之天人。”

    另外一次,佛陀和他的弟子们应一婆罗门邀请,在一个村庄里安居(vassa)。但是,这个婆罗门彻底地忘记了照应佛陀和僧团所需的义务。在这三个月中,虽然舍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