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9)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日照于昼,月辉于夜。刹帝利因盔甲而荣,婆罗门以禅定示贵,佛陀的慧炬光照日夜。

    ——《法句经》

    佛陀是人类最圣者,但不会永存,如同其他众生一样,有生老病。他意识到将在80岁涅梁。但他常行中道,决定不在他教化中心,如王舍城,台卫城等地,而在偏僻的库尸那罗镇圆寂。

    拿他自己的话说,佛陀在80岁时,身体就象一辆破车。不过,他虽然年纪大了,但意志非凡。他宁愿在他喜爱的弟子阿难陀的陪同下,翻山越蛤,徒步行走了漫长的路程。这里应该指出的是,他的两个大弟子,舍利弗和目键莲,以及罗眼罗和耶输陀罗分别先他圆寂了。

    摩偈陀国的首府王舍城是他最后一次行化的起点。

    在他即将离开王舍城前,残忍杀害自己父亲的阿闍世王一心要对繁荣的跋只共和国发动战争,但又害怕出师无名,就派了他的宰相来找佛陀,想弄清佛陀对此战争的看法。

    善益的条件

    佛陀宣称只要跋只人做到如下几点:

    1.时常聚会一处,举行多种会议。

    2.集体协商,一致行动,共同完成他们的任务。

    3.不颁布没有颂布的法令,不删除任何已经制定了的法律,以古训跋只原则行事。

    4.供养、尊敬、重视跋只长者,听从他们有价值的劝告。

    5.他们的老少女子不无缘无故地被武力拘捕和绑架。

    6.尊敬、礼拜宗教圣物,不疏忽以前举行的宗教仪式。

    7.善待阿罗汉,保护和供养他们,使已经来到或还没有来到自己国家的阿罗汉得以安住。

    这样,跋只族不但不会衰败,反而会兴旺。

    佛陀以此七种人类幸福条件教导跋只人。宰相瓦沙克罗明白了佛陀的意思,离开了。他能完全肯定,如果不以外交或分裂他们的联盟,摩揭陀国王不可能在战场上战胜跋只人。

    佛陀随即利用这一机会,讲述了弟子们的七种安乐条件,召集王舍城的所有比丘,对他们说:众弟子,若诸比丘:

    1.时常会集,举行会议。

    2.和合相处,共同行动,一致完成僧团的义务。

    3.不要颁布没有颁布的戒律,不要废除已经颁布的戒律,依据已制戒律行事。

    4.供养、尊敬戒腊长,资历深的借团长考,孝敬父母,听从他们有益的教诲。

    5.对生死轮回不起爱染,不执著贪欲。

    6.以隐居山林为乐。

    7,自我修习正念,使持戒独身之人和合共住,使共住者安乐。

    如此,比丘僧团不但不会衰亡,反而会更加活跃。只要此七种善德条件继续存在于僧团内部,只要此僧团受到如此条件的良好指导,僧团不但不会衰落,反而会发展。

    出于无限的悲悯,佛陀又启示诸比丘,讲述了另外七种福益条件:

    1.不喜好从事买卖。

    2.不喜好从事流言萤语。

    3.不喜好睡眠。

    4.不沉醉于世俗社会。

    5.断除贪欲乃至贪欲的诱惑。

    6.不交恶友和损友。不趋从恶业

    7.不因一点点证悟就止步不前,而要进取阿罗汉果。

    另外,佛陀又进一步说,只要诸比丘信仰虔诚、谦虚、有良知、博学多闻、精进不息、时时警醒、富有智慧,那么,诸比丘不但不会退转,反而会进步。

    舍利弗的赞叹

    佛陀又多次对众比丘作了开示,然后,在阿难陀尊者的陪伴下,离开了王舍城,经阿帕罗蹄卡,来到那烂陀,住在不远的葩瓦利柯芒果园中。吉利弗来见佛陀,赞颂佛陀的圆满智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