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高、越走越远。
在意大利,当玛丽亚·海尔得知奥古斯都不希望被授予神职的时候,这是多么让她感到震惊呀!我们也可以想象,奥古斯都当时的心里也是充满了紧张和歉疚吧?不管是从世俗的角度,还是从宗教的角度,奥古斯都这样的做法都显得有些好坏不分,而且很愚蠢。玛丽亚对此也是充满了难言的苦涩,全部化作了泪水流淌而下。作为一个真诚的基督教徒,面临奥古斯都不想担任神职的想法,她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了。最后,她还是尊重了奥古斯都的决定,因为她是爱他的,尽管这样的决定让她感觉心碎。回到英国后,这一决定被他的家族成员知晓,又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人都因此很激动、很愤怒。面对家人们的质问,奥古斯都既找不出一个很好的拒绝担任神职的理由,又不能给他们一个满意的说法,只能以“这个不是他的志向”作为借口。但这样的借口却引起了埃瑟婶婶的不满,她认为,如果是这样的话,玛丽亚应该更加坚持最初的决定。不管他是在去意大利之前,还是在他从意大利回来之后,他都是一个忠实的新教徒,所以,他的新教信念未曾受到过冲击。那么,就只有一种情况,他这样坚持放弃神职只是为了使自己的人生得到放纵,变得碌碌无为。
而产生这一决定的根本原因,就是奥古斯都太过厌烦宗教了,仅此而已。每个礼拜,他都要被迫参加两个礼拜式;每一次,他都要忍受朱里斯叔叔的长篇累牍和布道,犹如听天书一般;此外,他还要忍受玛丽亚·海尔同她的亲友间的有关信仰的高谈阔论,这一切,无不让他厌烦透顶。奥古斯都从小就经历着以灵魂救赎为名的严苛生活,对此亲身经历的痛楚,他恨透了毛瑞斯的女眷们,恨透了她们对于宗教的狂热。在我结识奥古斯都的时候,他已经摆脱了星期天进教堂的习惯。但是对于家庭祷告的习惯,他还是保留着的,当然,这对于他来说只是对社交的一个态度罢了,这能够让他看起来更符合一个古老世家的绅士风度。
奥古斯都接下来应该做什么便成了主要的问题。在大英博物馆,他曾试图求得一份书记的职位,但未能得偿所愿。最后,他接到约翰·穆雷的委托写一部《伯克郡、巴克郡和牛津郡旅游指南》,当然,这都是在亚瑟·斯坦利的全力相助下才得到的机会。很显然,这份工作就像给他量身定做的一样,对于一个喜欢四处周游且喜欢结交自己感兴趣的人的年轻人来说,这份工作再适合不过。后来,他也真的因此碰到并结交了许多他中意的人物,以及一些新的“远房表亲”,并且常常被招待进豪宅中做客。大约也是在这个时候,玛丽亚住进了“霍姆霍斯特”并且卖掉了原来的“莱姆”。因此,“霍姆霍斯特”也便成了奥古斯都终身的住所。那本旅游指南奥古斯都写得很成功,也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因此,他再次接到了约翰·穆雷的邀请,写一部与此类型相同的书,并且给了他选定主题的权利。最后,诺森伯兰和达勒姆成了奥古斯都的最终选择,并由此开始了他的创作之路。很快,一系列的旅游指南便出自于他手,奥古斯都·海尔的大名也开始为观光者所熟悉,并影响到至少两代欧洲观光者。在他编排的著作之中,有着全面而实用的旅游信息,其间大量引经据典,这使得他的著作极具创意。其中,教会的神父、艺术评论家、诗人和历史学家以及《新约圣经》便成了他引文的主要来源。他的自尊心会在一位诚心的游客看到他的引文时而得到非常大的满足,这段引文可能来自于贺拉斯、维吉尔、苏埃托尼乌斯、奥维德,抑或是来自于一部不起眼的生僻著作。
然而,就是这种旁征博引的习惯,后来给奥古斯都带来了一些麻烦。在他所写的指南中,有一部叫作《中北意大利城市》,在没有征得史学家弗里曼同意的情况下,大量引用了他的著作作为引文。很快,奥古斯都就遭到了弗里曼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