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个不庄重的人看了也会觉得不好意思,而实际上它只是在论述法国语言。

    我现在想穿越几个世纪,向你推荐歌德的《威廉·迈斯特》,卡莱尔很卖力地把它翻译出来,但是所有听说过这本书的人都说它很难读。歌德不满足于成为某个国家的公民,他的目标是成为世界公民,现今的统治者不会喜欢他这种态度,所以如今的德国并不会把他当作宠儿。就算是在过去,《威廉·迈斯特》在德国也鲜为人知。在柏林的时候,我向遇到的一些学者夸耀这本书,他们都很吃惊。这些学者一直都觉得这是一部十分枯燥乏味的书,所以没有一个人读过它。我建议他们读一下。当我再次见到他们中的某些人时,已经是几个月之后了。他们听从了我的建议,把这本被束之高阁的书重新拿了出来,读过之后他们的观点也和我一致了,这让我很兴奋。

    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而且它还有很大的意义。18世纪的伤感小说结束于此,19世纪的浪漫主义小说开始于此,它还是当下流行的自传体小说的向导。正如大部分自传体小说中的人物一样,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也是一个毫无趣味的人。我解释不了这种现象。写与自己相关的事情时,所取得的成就与理想之间的落差往往会造成作者的惶恐,从而导致他孜孜不倦地抱怨错过的机会,抱怨没能实现目标有多失望。这样一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不是理想得以实现的角色,而是一个遭遇了失败的平庸之辈。就像我们逛街的时候,无论站在哪一边,都会觉得街的另一边更热闹。我们都把自身的经历看得很平淡,也就无法创造出一个伟大的角色了。在我们看来,他人的人生总是那么不可思议,那么浪漫。但是这位无趣的主角却被歌德当作了主线,一件接着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在他身边,各色与往日不同又千奇百怪的人物围绕着他,通过这位无趣的主角之口,歌德把对许多问题的意见都说了出来。《漫游时代》真的没法看,所以我不推荐这本,而是要推荐《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这本怪诞的书颇有诗意,内容深远又略显沉闷,不过你可以跳过那些沉闷的地方。卡莱尔这样评价这本书,他说这本书给他的启发很大,超过了六年来他所读到的所有书,不过他最后也说出了实话:“在一百年间,歌德是最伟大的天才;在三个世纪内,歌德是最伟大的傻瓜。”

    让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几年后的作品。在19世纪的俄国,有这样三部小说:屠格涅夫的《父与子》,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屠格涅夫是这三位作家中最不重要的一位,但他是一位纤细的艺术家,捕捉生活的诗意时总是那么灵敏。他颇有魅力的作品为众生哀悯,处处散发着人性的光芒,或许不能强烈地触动读者,但读者也绝不可能有无聊厌烦的感觉。屠格涅夫最成功的一部小说就是《父与子》。《父与子》这本书中,一个虚无主义者的模样首次被刻画出来,共产主义者的向导非他莫属。

    令人奇怪的是,从主人公巴扎罗夫身上我们能发现一种特质,这种特质常常出现在这样一些政客身上:他们将深重的灾难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或者将这个世界新的一页打开。令人奇怪的是,巴扎罗夫这么残忍的人却打动了人心,他让读者有了共鸣的感觉。虽然他只是徒费口舌,没有机会付诸行动了,但是他那显著的力量让你相信,如果能够得天地相助,再加上人和,他就能把脑中所想的那些胆大妄为的事情都实现了。他这种力量因为黑暗的特性而令人同情。

    在我的记忆中,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比《战争与和平》要好,所以刚开始我是计划着介绍《安娜·卡列尼娜》的。我怀着严谨的态度重新看了这两本书,最后断定还是《战争与和平》比较好。《安娜·卡列尼娜》描绘的是19世纪后期的俄国,托尔斯泰向我们展现出一幅生动形象的画卷,但是故事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