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双刀起落,咚咚有声,鱼肉在密刀之下渐成软茸,此法的效率次于机搅法,然质量优于机搅法,手起刀落间,这样的节拍和韵律,总是给人一个新鲜的感觉;三是刀刮法,取来鲜鱼,去其皮,轻轻细刮,刮起的就是极细的鱼茸,刮至欲见鱼红,罢。刀刮的鱼茸,细极且均,唯其效率低,大约都是在做极品鱼丸时采用。那刀,也宜用竹刀,无铁腥气息。

    吃梁子岛上的鱼丸子,它有极多的弹性,入口,可以将鱼丸子咬破,然咬其不扁,及至最后一块碎片,仍然是一个有效的弹性单位。用煮鱼丸子的水加鱼丸子做火锅,佐一些萝卜或豆腐,细细品尝,仿佛能体味到一种时间的张力,它在火力的催促下,沸腾地跳动,像从锅底向上发射的鲜美弹丸,起落沉浮,在汤中如生活般的折腾。因此,鱼丸子又是一个可资阅读的丸状符号,鱼丸子也称做鱼圆子,圆子却是不及丸子之弹性与张力,丸子能够射出鲜美之味,击中了谁,谁就终生记住了梁子岛。

    梁子岛上有一做鱼秘法鲜被外人所知,就是腌制鱼。咸鱼腊肉,是乡土中国的备留美食。梁子岛人将其工艺化,把鱼腌制成好看好吃的工艺品,确乎是一个创举。我们大抵都有过类似经验,愈有味道的乡土名吃,其工艺流程愈复杂繁琐,耗时费力劳神。梁子岛腌鱼看上去是那么有条理与章法,训练有素,观那摆在篾制的簸箕晒着的咸鱼,也一样有悦目的审美意趣。

    细究梁子岛的腌鱼方法,就发现它与江南的个人化腌制经验相差甚大,职业腌制的手法要其简洁与流畅,像杀武昌鱼,通常是腹上一刀,背部一刀,腹一刀去内脏,背一刀进咸盐。其他鱼种如红尾鱼、鲫鱼、鲩鱼、鲤鱼等,皆从背部下刀。曾见岛人孟宪华腌制鲩鱼,他杀鲩鱼只干净利索三刀,我私下给它定义为“孟宪华三刀”。先在鱼背一刀,从鱼嘴一直到达尾部,就整个的打开了鱼的内部,随后刀尖沿着鱼脊骨内侧划下,再沿着鱼脊骨的外侧划下,去其脏腑后撒盐即可,10斤鱼约用1两6钱盐。

    接下去探问,就发现梁子岛人腌制鱼的方法几乎相同,仿佛使的一个生产标准进行标准化腌制。用盐标准是一个方面,腌制时间又是一个方面。比如,腌制武昌鱼需2小时,中型鲤鱼8个小时,时间一到,就把鱼拿去湖里洗净晾晒。梁子岛的腌制鱼唯一区别只是各家经营自己的鱼品种,有专门腌制红尾鱼及黄尾鱼的人家,有专门腌制武昌鱼的人家,也有专门腌制鳡鱼(鳡鱼又名“黄钻”“竿鱼”,古代称贤鳏鱼,属鱼纲鲤科,腹平,头似鲩而口大,颊似鲇而色黄,鳞似鳟而稍细,大者三四十斤,性情凶猛,捕食其他鱼类)的人家。梁子岛上腌制好的武昌鱼,他们用块做单位,卖了60条武昌鱼要说成卖了60块武昌鱼,看那鱼有多扁。

    梁子岛腌制的鱼类,干净、漂亮,无异味,干湿相宜,有晶亮闪闪,精致若鱼标本,在梁子岛的街上走,满街摆着腌制鱼然闻不到鱼腥味。记得以前个人腌鱼,总是要加大保险系数,盐要多加,腌制时间多延展,又是漫漫长晒,所以吃起来是硬如石,咸如盐,臭如腐乳,所谓弄巧成拙便不过如此吧。梁子岛的腌制鱼也可以三吃:一是蒸,佐辣椒油、麻油、茶油、姜丝、豆豉搁饭锅里蒸,咸鱼绵软而腊味外溢,颇令人兴奋;二是焖,将咸鱼切块,油煎至两面焦黄,投佐料加水焖,绵了起锅,此味悠长;三是烤,涂了辣椒油和孜然,愈烤愈是香气四射,鱼油旺盛,极诱惑人的吃法一种,它暗合了人类隐藏的渔猎时代的记忆。

    武昌鱼味甲天下,历史上却仍有一个宜于吃否的政治话题,东吴甘露元年(265年),末帝孙皓欲再度从建业迁都武昌。左丞相陆凯上疏劝阻,疏中书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武昌鱼遂扬其名。以后,又有历代文人墨客写诗附和,不知对武昌鱼是幸耶还是不幸。

    北周庾信诗:“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