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加之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当时正值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生产力处于青铜时代的鼎盛阶段,是历史的上升时期。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虽然是统治者,但他们正置身于历史车轮由奴隶制末期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型期,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物,因此,对他们的歌颁是符合历史角度的。这就是历史观。历史观一旦确定,人物的褒贬也就好办了。

    第三,关于人物形象塑造问题。

    小说是一个大舞台,而其中的人物又好比演员,一部戏演得好坏取决于演员。同样,一部小说的成功与否也取决于人物塑造,把他们塑造活了,小说才能生动。否则干巴巴的,谁买?谁看?!

    书是写西周开国王朝,这个王朝主要是周公、周文王、周武王、姜尚、召公组成的,所以写好这几个人至关重要。

    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我是下了大功夫的。为了把握他们的个性,我又对史料进行了全面、综合的分析,从而注意到他们都各有内涵,于是准备分别表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其中,对周文王,我重点反映他七年被囚及十年伐商准备的忍性及仁德。对此,我通过三件事刻画他。一是他在狱中被囚禁了七年,表现了百折不挠愤发图强的气质。如何写好这段逆境,我便回想到我曾到安阳市汤阴县羑里城遗址进行考察的体验。如今,那座监狱遗址已建成了文王庙、演易台。站在那炮筒式的、文王被囚禁而发愤图强、推演周易的狱楼下,仿佛见到了须发已白的文王正在狱窗下借着月光在演易,也似乎见到了他咬破手指蘸血在牢墙上写下的“自强不息”四个大字……这时,我又想起了司马迁的话:“昔西伯(姬昌)拘羑里,演《周易》……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为也。”(《史记·史太公自序》)顿时,灵感涌来,我便奋笔疾书,于是便很快写好了这一章,突出了周文王的坚忍个性。

    第二是通过周文王因为忧虑军师缺乏而晕倒在灵台上,紧接着又写他微服查访寻贤良,在硒溪终于与姜尚金遇,两人相见恨晚,充分表现了文王求贤若渴的精神,从而为周文王仁德情操的刻画添了较浓的一笔。

    第三件事是虞、芮两国的国君为一点事争执起来。听说周文王仁德,附近小国如有诉讼都去找他评判,于是二人便到西岐来找文王解决。到了周国后,没料到赫赫周文王竟是一位身着布衣,高卷着裤脚、泥腿在田的农夫时,二人惊得说不出话,再低头看看自己一身华贵衣服,却为一点小事争执不休,于是羞愧至极,叹道:

    “吾所争,周人所耻也。”于是双双托辞告别周文王。这样通过两国君的目睹,周文王的形象便凸显了。

    周武王最出彩的气质是英勇顽强,对此,我是通过战争来表现的,为完成周文王的遗志——伐商灭纣,他以姜太公为军师,以周公为相,经过牧野誓师后一举灭了腐朽的商朝,这是真实的历史,也是周武王最宏伟的功绩。灭了商朝后,周武王正式建立了西周王朝,宣告中国从此进入西周时代。周武王属于西周开国君主,所以要写妤周武王就必须写好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著名的正义战争,是光明取代黑暗,进步取代落后的战争。所以,既要表现战争的残酷又要表现战争的正义。周武王是有大将胆略的伐军主帅,写好这场战争,其实也就写好了周武王,所以对周武王的刻画,我是以史带人的写实。

    姜太公在《封神演义》中完全被神化了,在我的历史小说中,则把他由神还原为人,一位杰出的、真实的人。

    姜太公,是一位智者,我写他一是通过磴溪与文王的金遇展示他的智慧,二是通过牧野之战表现他的战争谋略。姜太公精通兵法及易理,他巧妙地将易理应用于战争中,把敌人打得一败涂地。

    由于我写《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时,写到军事卷之际,曾研究过古代兵家及兵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