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夫君……”姬娘抬起了动人的泪眼,悲哀地说:“让我随你一起去吧,你我恩爱夫妻,怎能割舍?愿生死相随,永不分离。”……

    隆冬腊月,窗外雪花飞舞,大地披上了银装。

    西岐皇宫里,在太子伯邑考家的中堂内,伯邑考邀姬发、姬旦二兄弟过来议事,伯邑考坐几桌正中,姬发、姬旦分坐两旁,侍者端来了火炭盆后退下。

    邑考说:“父王已被囚数载,至今不见放人,为兄欲去朝歌救父回归西岐,二弟以为如何?”

    二弟姬发说:“父王被囚,兄长现正是一国之主,此去犹入虎口,若有闪失,周国将殆!还是让兄弟姬发去吧。”

    伯邑考忙摆手说:“不,不,救父出囚,长子理当其首,不必推让。”

    三弟姬旦凝视着窗外的漫天大雪,沉吟良久,说:“以弟之见,还是让长兄去更见诚心,不过要多进贡宝物,纣王才予赎罪;再说只有,以进贡为名,一路打进贡幡旗,执西伯侯旗号方可以过五关,进朝歌。”

    伯邑考点头称是。

    伯邑考又说:“为兄此去,家中诸事,二位兄弟要同心同德共同承担。”

    姬发、姬旦忙点头应诺。

    三人正议着,上大夫散宜生求见。

    伯邑忙将散大夫迎进堂里坐到一旁。

    散大夫把手放在火盆上烤着,听了三人的计划后,也说:“可行。”

    他又想了想说道:“太子一人人虎口,恐难应付,可否让老夫同去,逢事也好有个商议。”

    伯邑考说:“还是我自去为好,我走后朝中诸事离不了你,虽有二弟但仍需大夫全力扶持,我看,就不必再争让了。”

    伯邑考又说:“事不宜迟,散大夫就赶快去准备宝物吧,我去后宫向母后告辞。”

    众人只得称是。

    当下,四人便分头去做准备,不提。

    早晨,天阴转晴,雪停了,多日不见的阳光从窗外射进屋内。

    堂屋里,王后太姒和姬娘及几个侍女正在织锦。王后太姒仪表依旧端庄慈祥,只是两鬓已越加斑白。

    “母亲大人,邑考去朝歌见父王,三月方归,望母亲不必挂念。”

    伯邑考向母亲跪别,次子姬发和三子姬旦随立其后。

    王后在众子中,最喜长子、次子和三子,她喜爱长子伯邑考的仁孝,也喜次子姬发的义勇,更喜三子姬旦的睿智,现在她看着自己亲手教诲出来的儿子,一个个已长大成人,不禁十分欣慰。

    此刻,长子来辞别,要千里寻父,这是她意料中的事,邑考从小对父母笃厚仁孝,现在父王被囚于羑里,他能不去救吗?并且这也正是她所期望的。

    王后虽然悲伤却很欣慰,心想,我到底没有对儿子白白教诲一场,于是垂泪道:

    “我儿不必悲伤,救父出虎口,本是为子应尽之职。只是此去,凶多吉少,纣王杀人成性,邑考你要处处小心谨慎才是……”太姒说着已是泪如雨下。伯邑考见母亲悲伤,自己也滴下泪来。

    姬发和姬旦见母亲兄长泣别,不禁也泪洒胸襟收泪立起,弯下腰扶起邑考道:

    “好了,我儿起来吧,两位兄弟也不必太伤感了,这是好事,今晚当设宴为兄长壮行才是。”

    “是,母亲。”三个儿子齐声回答。

    午后,官内太后庭院里,松柏劲挺,松树下腊梅已经开始吐蕊,阳光从树间透进,照射着屋檐下的阳台。

    冬日是难得的,久卧病榻、年事已高的太后太妊,被两侍女搀扶着出来晒太阳。她们扶太后在靠背木椅上坐好,又把毛毯替她在膝上盖好。另一侍女端来了药,太后接过药碗喝了一口,把药碗递给侍女,她喘了口气,看着院里的腊梅已经开了,心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